筆趣閣小說網 > 閃婚對象是首富 > 第三十三章:大魏時報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東漢末年大文學家!

  陳琳其人最出名的一件事,莫過于官渡之戰爆發前,他寫的一篇《為袁紹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當時的曹操,頭風病正發作,臥讀此文,驚出一身冷汗,沒想到頭風病反倒好了!

  后來,袁氏覆滅,陳琳被擒,曹操不但沒有怪罪他,還拜他為司空祭酒!

  只是可惜,陳琳與崔琰關系匪淺,受崔琰一案的影響,也受到了株連,被罷官免職,流放邊關,直到興鼎四年,曹操稱帝,大赦天下之時,才被赦免,回到了洛陽,一直閑居,專心做學問!

  現如今,曹操要模仿劉緯,發行官辦報紙,當然要找個筆頭子過硬的人來當這個主編,他思慮再三,還是覺得陳琳最合適!曹操知道,其實當年崔琰一案,陳琳本沒什么過錯,只是受了株連而已,如今重新啟用,也并無大礙!

  曹操非常喜愛陳琳之才,欣賞其文采,他的作品十分完美,曹操每每讀過,都發現自己竟然不能增減一字,尤其是回憶起當年陳琳寫的那篇檄文,曹操仍然刻骨銘心,錐心難忘!

  曹操十分清楚,如果自己也辦一份報紙,便是與劉緯針鋒相對,難免要在輿論上,展開一場唇槍舌劍的爭斗!那么,善于創作檄文的陳琳,不就是主編的最合適人選么?

  另外,陳琳這家伙,名聲大,影響力廣,門生故舊,遍及天下!由他來做主編,說不定還能吸引一大批士子學人加入,成為曹操的喉舌,豈不一石二鳥,收兩全其美之效?

  《大魏時報》主編的人選定下來了,報社編輯部,也在緊鑼密鼓地組建之中,可是要想發行報紙,并沒有這么簡單,曹操具備相應的條件嗎?

  要知道,劉緯能發行《漢中旬報》,可不是拍腦門決策,就直接成功的,其實他有著十分成熟的基礎條件!

  比如,改進了造紙術,機械化生產,保證了紙張的產量;再比如,設計了活字印刷機器,實現印刷半自動化;還有,百姓識字率高,郵路通暢等等,這都是發行報紙的必備條件,缺一不可!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基礎條件的保障,《漢中旬報》才能孕育而生,水到渠成!可曹操呢?他似乎哪樣也不具備啊!

  先說紙張,雖然曹魏目前也能造紙,可那紙張的質量太差,人稱“馬糞紙”,擦屁股都嫌刮得慌,印刷報紙,恐怕不中用!若是花費大量金錢,采購蜀紙來印刷,那成本可就太高了!

  再說印刷術,這對于曹操來說,是個全新的陌生概念!以往的書籍,都是寫在或刻在竹簡之上,用紙這才幾天啊,大量印刷,恐怕一時間,也很難做到!

  另外,魏國雄踞北方,占據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積實在太大,發行報紙,如何才能保證全境百姓都能看到?這么多年,曹操也沒有太重視郵路的建設和打造,現上轎現扎耳朵眼,顯然是來不及的!

  最后,雖然曹操也曾興辦教育,但魏國老百姓的識字率太低了,就是真發行報紙,又有多少人會買來看呢?白送,也許有人會要,但不是去看,而是拿回家糊墻糊窗戶!

  總之,種種客觀條件,似乎都不具備,發行報紙,又談何容易?這些問題,難道曹操沒有想到?他當然想到了,不過孟達卻胸有成竹,早有了應對之策!

  首先是關于紙張問題!孟達雖然久在軍中,對造紙術不甚了然,卻也曾用心留意過!

  尤其是近些年,紙張用量激增,僅靠官辦造紙廠的產量,已經是供不應求,于是劉緯在一定范圍內,公開了造紙配方,讓民間商人,也來經營造紙廠,以保證紙張的需求用度!

  只要這造紙的配方,不再是守口如瓶的機密,就很容易泄露了!孟達也是風聞聽說,蜀紙之所以質量這么好,就是因為里面加了一種桃膠!

  于是,為了保證《大魏時報》能順利發行,孟達受曹操旨意,專程造訪了鄴城原有的造紙作坊,給那里的工匠們提供了技術上的指導和啟發,最終研制出了一種新型紙張——草紙!

  畢竟是閉門造車,東施效顰的產物,這種草紙,雖然也加了樹膠,但是質量還是沒法與蜀紙相媲美,用來寫字,亦不趁手,卻好在用于印刷報紙,還算中用,最關鍵的是用料簡單,價格低廉,這是最大的優勢!

  紙張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就該印刷術了!孟達聽說過活字印刷是怎么回事,于是便把思路提供給了劉曄,曹操也專門下旨給劉曄,命他盡快研制印刷機械!

  要說劉曄還真是個工科天才,只要有思路,這家伙還真就把活字印刷機械,給研制出來了!

  不過,相比漢中印刷廠的那種半自動印刷機,這種印刷機就相對落后了不少,是以人力驅動,需要三四個人一齊操作,一個時辰內,不停歇地干,大概也只能印出幾百份的報紙而已,效率似乎低了些!

  這卻難不倒孟達,既然憑現有的技術,只能是這樣的效率,那么就充分發揮人多的優勢,不就行了,這不就是魏國的特長所在?造他百十來臺印刷機,一千多工人輪番上陣,人海戰術,速度不就上來了!

  紙張和印刷的問題都有了解決辦法,那么郵路呢?要知道,蜀中暢通的郵路驛站系統,可是在報紙發行的許多年以前,劉緯就已經開始著力打造建設了,如今曹操推行改革,當然也要效仿,但開通郵路卻需要個長期的過程,用于發行報紙,肯定來不及了!

  怎么辦?孟達也有對策!魏國目前,實行的是五都體系,即設立了五座都城,包括長安、洛陽、鄴城、許昌和陳留!孟達的辦法是,將《大魏時報》的編輯總部,設在中都洛陽,其余各都城,開辦分社,并各有印刷廠!

  每期報紙發行時,由總社定稿,曹操審核之后,派快馬六百里加急,送往東西南北四都分社,再排版印刷,就近發售!這樣,基本可以保證每一期報紙,同期上市的時間,也能保證百姓們,能及時閱讀到新一期的報紙!

  當然,有些偏遠區域,肯定會耽擱時間,難以避免,也正因為如此,這報紙才取名為“時報”而非仿效劉緯的“旬報”!時報的意思是,隨時可能有,但日子不確定,倒也名副其實了!

  至于百姓識字率低,可能不會去買報紙來看的問題,孟達他還有辦法,竟別出心裁地建議曹操,報紙發行之初,不必鋪開的面太廣,只需要普及到各學館、茶樓、酒肆、街亭(不是地名,指的是歇腳乘涼的亭子)等人員聚集的場所就行!

  古人有個特點,那就是識字之人,喜歡炫耀自己的才學,因此官府每每貼出榜文,總有人自告奮勇替大伙去念,這就是可以利用的渠道!

  孟達建議,報紙完全可以免費發放給這些人員密集場所,就讓那些識字的閑人給大家念,若能積極讀報,官府還會給予獎勵,無疑更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這樣即便是不識字的百姓,也能聽到報紙上究竟寫了些什么了,再一傳十,十傳百,消息便能傳遍每一個角落,街知巷聞!

  問題一個個得到了解決,官辦報紙的發行,亦緊鑼密鼓地做足了準備,終于在興鼎六年初秋,第一份《大魏時報》正式問世了,立時天下震動,舉國皆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