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 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
  遼國使臣耶律勝被執殿軍士像趕牲口一樣給趕將了出去,坐在一側的種師道覺得不妥,遂起身離座,來到大帳中間,望童貫一拜,說道:“樞密使在上,遼國疆域廣大,軍力強盛,雖遭女真侵犯,以末將之見,其自保能力還是有的。日前,我軍與遼軍大戰,未能實現戰略目的,足以說明遼軍實力仍在。現在,既是遼國派使前來,請求交好,這也是個機會,不妨就此罷兵,與遼復好,待時機成熟時,再行伐遼不遲。”

  種師道始終將希望寄托在遼金之間互相消耗,待遼軍沒有任何抵抗力時,再行進攻,以收復燕云十六州疆域;現在和遼國硬拼,的確是幫了女真人的忙,讓女真人攢足了精力,到那時候有個變化,麻煩就來了。

  然而,聯金滅遼是朝廷確定的大政方針,是童貫極力促成的,現在勸童貫放棄與金聯合,共行伐遼,無疑是與虎謀皮,不可行的。果然,種師道說完那上述話后,童貫惱羞成怒,大罵種師道說:“我奉朝廷指令,與金聯手,剿滅遼國,你焉何屢次勸我與遼復和?!你究竟是宋人還是遼人?你與遼人之間有甚的勾當?你究竟安得是什么禍心?!”

  “樞密使在上。本次作戰,俺身先士卒,沖鋒陷陣,與遼國常勝軍統領郭藥師大戰數十回合,若非手下裨將王進相救,恐怕性命都丟了,俺與遼國能有甚的勾當?俺令兵士連夜趕制巨梃,于戰場上拼死抵住遼軍,能包藏了什么禍心?難不成俺期盼著遼軍獲勝,期盼著遼軍取了末將的性命不成?!”

  童貫被種師道說得啞口無言。

  一旁坐著的監軍蔡攸,見童貫被種師道頂碰,無言以對,遂指責種師道道:“老種!你向童樞密說這番話是什么意思?難不成要違抗圣旨不是?戰前你畏契丹如虎,主張言和;戰中又主動挑釁,濫殺無辜,致使朝廷伐遼事業,功敗垂成,這個責任你要承擔。”

  “監軍,非是如此。”種師道辯解道:“戰前主張言和,乃是不清楚契丹兵力情況,當慎重待之;戰中遭遇埋伏,自然要勇猛殺敵,非是主動挑釁,濫殺無辜。此番朝廷作戰不力,乃是指導方針錯誤,錯在戰前盲目樂觀,戰中輕敵厭戰,戰后又驚慌失措……”

  “你不要狡辯了!”不待種師道說完,蔡攸就厲聲吼道:“難道童樞密和本監軍都不如你?!究竟你是元帥還是童樞密是元帥?你三番五次干擾伐遼軍事行動,拒不執行命令,妖言惑眾,動搖軍心,罪不可赦。關于本次作戰失利的情況,本監軍將據實稟報圣上,追究你種師道的相關責任。”

  對蔡攸的指責,種師道自然是不服氣,遂抗爭道:“正如蔡監軍所言,童樞密乃北伐大軍元帥,你是北伐大軍監軍,北伐失利,該承擔責任的不是元帥、監軍,反倒是俺一個沖鋒陷陣的武將?”

  種師道還想說自開戰以來,他是如何勸阻和建議童樞密的;但蔡攸容不得種師道說話,大聲吼道:“老種!你乃一路之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卻強詞奪理,實在是無理至極!你莫要再說了。”

  官大一級壓死人。種師道無奈,只得閉嘴不說了。

  其實,此次北伐契丹,蔡攸被徽宗皇帝任命為監軍,主要職責是監察童貫、全權負責所有民事,不允許他干預軍事。然而,蔡攸和童貫關系極好,這個時候,不是對童貫戰略方針上的錯誤進行監察,反倒將失利原因,一股腦地歸到種師道頭上。

  童貫也是能征慣戰之人,此次作戰,為什么失利了,他心里非常清楚,原因就在于他太輕視契丹,不準將士們主動進攻,也不準將士們大開殺戒,妄想和平收復燕京,結果,造成宋軍在作戰中,既不敢主動出擊,對進攻之敵又不敢奮勇還擊,故此才有了首戰失利。

  宋軍首戰遼國失利,讓童貫非常惱怒。本次出征,在東校場進行了閱兵誓師,徽宗皇帝都親臨了,自己也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誓要擊敗契丹,收復燕云十六州故土;現在,首戰失利,童貫自然不甘心,遂命令種師道道:“蔡監軍所言極是。大戰當前,本帥先不追究你的責任,待散會后,你迅速返回前軍,節制楊可世再行進軍,務必要拿下燕京!”

  種師道道:“樞密使大人,首戰失利,軍心動搖,士氣低落,且遼軍已有了充分準備,郭藥師也從涿州來援,此時再行出擊,恐難有成效。”

  “種師道!”童貫大怒,怒吼道:“執行帥令!否則軍法處置!”

  種師道無奈,只得退回座上。

  童貫由環視著其他將領,問道:“眾將還有什么說的?”

  楊可世想據實稟報下戰場實況,進諫童貫慎重進軍,但見頂頭上司種師道被童貫訓斥,知道他若是再行進諫,一定會被童貫罵得狗頭噴血,故此隱忍了下來,未再提不同意見。

  散會后,種師道與楊可世出了中軍大帳,返回前軍,商議著作戰方案,然后統兵出發,與遼軍大戰。

  結果,正如種師道所言,遼軍已有了充分準備,加上從涿州趕來的高藥師常勝軍協防,種師道、楊可世所率的東路軍連續攻擊白溝數次,均被遼軍戰敗且追擊,損失慘重,不得不敗退雄州。

  西路軍的辛興宗、王稟在進攻良鄉時,也被遼軍戰敗,踉蹌遁回。

  眼看著與遼軍之間的戰役不能取勝,童貫焦急萬分,不知道該如何辦?恰在這個時候,童貫接到了徽宗皇帝的圣旨,令其與蔡攸一道返京回朝,商議相關事宜。童貫接到徽宗皇帝圣旨,如釋重負,急忙收拾行裝,率領一千名禁衛軍,南返回京。回京時,童貫想起種師道曾說王進救了他性命的話,遂命令種師道,讓王進前來報道,護送他和蔡攸返京。

  這是個什么情況?徽宗皇帝為甚要召回童貫、蔡攸?

  原來,在這之前,根據戰局發展情況,蔡攸已向徽宗皇帝寫了奏書,令快馬傳送,八百里加急,報告到了京師朝廷。

  蔡攸的奏書中,極力強調遼國因丟失了東京、上京、中京三處,現在對南京防務極為重視,集結了優勢兵力,全力防守幽州,戰事推進不利,我軍損失頗重。目前,雙方處于僵持狀態。

  在奏書中,蔡攸并沒有把責任全部推給種師道等將領,只是略微提了下種師道的不是。其中原因,并非是蔡攸不想把責任全部推給種師道等人,而是因為奏書中說不清楚。

  對徽宗皇帝,蔡攸極為了解,知道徽宗皇帝是個聰慧的的人,若在奏書中說得太多,徽宗皇帝會反復思索,會發現其中的破綻。蔡攸想的是,當面奏報情況時,可以根據圣上的疑慮,做出解釋;奏書就做不到了。才有決定,等返回朝廷后,當面奏告圣上,到那時,搖動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到種師道的身上,讓種師道當此次北伐失利的替罪羊。

  徽宗皇帝接到蔡攸奏書,得知前線戰事不利,大軍被遼軍受阻,損失慘重,大為驚恐,遂急令童貫、蔡攸暫停伐遼,將大軍交予王稟總管,令他二人先期返朝,以商議相關事宜。

  童貫、蔡攸接到徽宗圣旨,忙召集眾將,安排接下來的軍務。

  眾大將聞令,急忙來到中軍大帳。

  童貫坐于帥座之上,看著站立著的眾將們說道:“圣上有旨,令本帥與監軍返京議事。本帥和監軍返京之后,軍中事務,由王稟總管,楊可世副之,其他眾將,皆聽從號令,不得違背。”

  王稟、楊可世、種師道等將領高聲答道:“謹遵帥令!”

  童貫又看著種師道說道:“老種!你是老將了,經多識廣,在本帥與監軍離開前線這段時間,大軍以防衛為主,不得主動進擊,你多多輔佐王總管,勿要多事。”

  一來,童貫擔心他走后,有合適的戰機,種師道鼓動著王稟進攻,真拿下幽州城了,功勞就成王稟、種師道的了,與他就沒什么關系了;二來,童貫想著向種師道要他手下裨將王進呢!

  種師道聞聽童貫那樣說后,高聲答道:“末將遵令!”

  種師道剛答完,童貫就笑嘻嘻地說道:“老種,能否將你手下裨將王進借本帥一用?”

  種師道聞言一怔,隨即答道:“軍中將領,皆遵帥令,童樞密只管調用便是。”

  童貫大笑,連聲說道:“好!好!好!速令辛宗興、王進、劉光世隨本帥返京,負責本帥及監軍之安全。”

  王稟、種師道、楊可世等將領高聲答道:“末將謹遵帥令!”

  第二日,童貫、蔡攸,帶著一千余名禁軍,由辛宗興、劉光世、王進等將護衛,返京去了。

  宋軍首次伐遼,宣告失敗。

  這個時候,恰逢賈世忠、銀芝及金霞、鉄霞從大名府出來,往燕京方向,一路疾馳,要返回燕京郊外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