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犁漢 > 第二百八十四章:東征
  打下鄴城后,泰山軍各部主將都喜氣洋洋的往張沖所在的軍府趕。

  泰山軍初入河北的第一仗就贏得漂亮,不得不說,勝利永遠是最提振士氣的方式。

  此時軍府內,各幕僚也很高興,因為他們終于說動了渠帥,長駐鄴城的戰略,要改過往的流動作戰為根據地作戰。

  當然各幕僚們以為是自己之功,但實際上張沖早就在想這個問題了。

  流動作戰的優勢和好處在滎陽的時候,張沖就講過很多次。

  實際上,流動作戰首要一個好處就是能傳遞火種,擴大斗爭范圍,還能積蓄各地方人才做儲備。

  但它的壞處也很明顯,就是沒有根據地做依靠的是時候,仗越打越難,部隊越打越少,因為沒得補充修整。

  之前張沖也想定下來,但當時形勢并不允許,因為漢軍的兵力優勢太過突出了,只要部隊一停,漢軍立馬就四面合圍上來,那就不是擴大根據地了,而是變成突圍戰了。

  但現在張沖對戰爭形勢有了新的判斷。

  隨著潁陽、滎陽兩次大規模的決戰,漢軍主力的實力已經大不如以前了。

  而現在在河北地區,黃巾一系的兵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后面按照他的戰略設想,他與河北、青州兩方黃巾軍一同攻滅河北漢軍,那河北的廣闊地方就能任他們馳騁。

  到時候,他們南有大河為阻,北有燕山為固,東是大海,西是太行山,在地緣上就有充分的割據條件。只要守住各要隘,未嘗不能在河北先建立黃天之世。

  正是基于這個判斷,張沖決定在鄴城扎根建立根據地。到時候,南下與河濟地區的根據地連成一片。

  如時機合適,再出兵東向,便可以將泰山、萊蕪、魯中南等根據地再打通,那時候基業就穩了。

  等各軍吏都陸續到齊后,張沖就將這一決定告訴了諸將。

  果不其然,軍中立馬就有將領表示不解。其中丁盛就疑惑道:

  “與青州黃巾、河北黃巾會師,合攻河北漢軍。這一點我能理解,但后面一句要建立冀東南根據地,我有點想不通。之前渠帥你不是說,現在是以運動戰,流動戰為主,尋機殲滅漢軍嗎?”

  丁盛就是那個丁盛,永遠都是最敢唱反調的,也就是在張沖手下了,換任何一個地方,早弄一個莫須有的罪解決了。

  當然丁盛大冤種的存在還是有必要的,就比如現在,泰山軍是有不少軍吏都如張沖一樣不解的,他們倒不是反對渠帥,而是在對不斷變動的戰略既不解,也不適。

  其實也不怪他們不理解,在他們的觀念里,他們自四月從泰山地區出發,雖然一路也建立了幾個根據地,但總體依舊是流動的,而且漢軍的壓力那么大,萬一定下來被漢軍包圍了怎么辦?

  還有很多人的心聲是,他們不是青州就是河南的,要建立根據地那也在那建啊,在鄴城建什么根據地,本地人說話他們都聽不明白,留在這里有甚意思。

  倒是張旦若有所思,于是張沖鼓勵他先說說看法。

  張旦的理解是,泰山軍打下鄴城后,至少在河北地區,敵我之間的強弱對比發生了轉換。

  河北漢軍自本年四月開始進入河北征剿黃巾軍,到現在快半年了,師老兵疲是肯定的。原先漢軍還有點氣勢如虹的味道,但隨著這次頓兵列人城下,又黯然撤退,此為墮歸,在兵法上就可擊。

  所以,恰恰是此時,而不是非要等漢軍有明顯的頹勢再開始戰略反攻。

  而至于為何要在鄴城附近建立根據地,無非是此地為王業之基,河北又有山河之固,在這里能高屋建瓴以觀天下形勢。

  張旦說的這些,張沖刮目相看,看來阿旦是真的歷練出來了,可以委以重任了。

  有張旦做補充,張沖再不多講,直接就做下列安排。

  以張旦為東征軍主帥,組建冀中挺進隊,沿漳水一路向東與青州黃巾匯師,爾后在魏郡東北部、巨鹿郡南部建立根據地。

  以丁盛為西征軍主帥,組建河內挺進隊。先行占領太行山滏口陘,然后在魏郡西南和河內北部建立根據地。

  至于張沖的中軍和新組建的前軍校尉部就留在鄴城,在這里發動黔首,破滅豪勢,建立根據地。

  張沖的戰略是布置下去了,泰山軍上下也按此開始準備相應的軍需。

  這里面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傷員安置、后勤補給,本地向導的招募,這些泰山軍都做老了的,是以事雖多但井井有條。

  所以很快,張旦的東征軍和丁盛的西征軍就開出了城外,向著各自的目的地出發。

  ……

  光和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此時,漳水上千帆競渡。看著漳水沿岸的風光,這些來青兗豫地區的將士們分為稀奇。

  河北地區的風物自和河南地不一樣。如果說河南氣候濕潤,山蔥林郁,那河北就有一番肅殺。遼闊的河北平原上,楊林金黃一片,水泊星羅棋布。

  這時候眾多泰山軍戰士們才恍然,原來自己已經離開家鄉這么久了,他們出發的時候,葉子都還是綠的,草還是青的,鶯歌還在啼叫,百花還在盛開。

  而現在呢?想來家鄉的棗樹此刻已經結滿了棗子了吧。

  就這樣,伴著思鄉之情,東征軍的舟船漂櫓在漳水上。

  此時在一艘大艦上,泰山軍東征軍的主帥張旦正和幕僚范常閑聊。

  張旦望著漳水兩岸風物,感嘆道:

  “先生,這次咱們右校尉部全師東征,我頗有如履薄冰之感。隨著我軍成功渡過大河,轉戰到河北地區,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咱們在這里人生地不熟,軍中普遍又都是外鄉人,而且我看這河北黃巾的紀律并沒多好,我沿路遇到的百姓黔首看到咱們的旗幟,望風而逃。現在,我軍是既不諳熟地情,也沒有黔首基礎,渠帥讓我們在冀中建立根據地的任務怕是不好辦啊。”

  范常也在點頭,他也是這樣認為的,而且他一直對渠帥入河北后的戰略規劃有別的看法,只是他之前已經改隸右校尉部了,人微言輕,也不愿多說。

  此刻見自家主將這么清醒,他不由吐露心聲。

  范常頗有幾分憂慮的對張旦道:

  “校尉,渠帥這次的戰略,學生頗有幾處看不明白。”

  張旦素來敬重范常,于是恭敬請范常說來。

  “第一個就是這分兵。咱們現在既然已經做出河北漢兵墮歸的判斷,那更是應該出擊啊,此才是當年漢兵擊楚兵的戰術。但現在呢?渠帥讓我們將有限的兵力分兵三路。這恐怕不妥當啊。”

  張旦皺著眉沒說話,而是繼續聽范常講。

  然后范常繼續道:

  “還有第二點,就是咱們選擇鄴城作為根據地當然是極好的,但有一個事不得不考慮。那就是綴在咱們后面的河南漢兵。”

  “如果我們駐扎在鄴城,那正好要被河北、河南兩面的漢兵夾擊,到時候我們腹背受敵。更要命的是,渠帥還讓后校尉部西進南下河內北部,到時候可不是正當河南兵鋒嗎?”

  范常是耿介之士,一旦發現這些問題,說的毫不留情。但你要說他耿介,此人又為何不在軍議之時說呢?

  張旦內心浮出這個念頭,然后壓住,他想了想,為范常解釋:

  “先生,你覺得光靠咱們泰山軍,能一舉殲滅河北漢軍嗎?”

  范常老實道:

  “學生還未見過河北漢軍,其實力如何,還不好揣度。但想來他們能將冀州、青州黃巾十余萬人壓著打,那戰力肯定是不弱的。”

  于是張旦道:

  “先生說得沒錯,此時河北確實攻守易勢的。但這不是咱們浪戰的時候。這恰有一比。”

  范常躬身請教。

  張旦笑道:

  “這就好比當年小邦周是如何翦除大邑商的。很多人總以為當年小邦周是趁著大邑商主力征發東夷的時候,偷襲朝歌,覆滅了大商。但我卻從渠帥那里聽過這一故事。”

  范常虛心聽。

  “實際上,在周武東過大河,向著朝歌進軍的時候,周就庵有天下三分之二。在實力上,不輸商。在此基礎上才抓住戰機,傾兵而出。有這個基礎,那就不是冒險,而是一舉定勝負。渠帥有個話說得好,這羹越是要熟的時候,越是要文火。”

  “咱們現在在兩翼開拓根據地的原因也是如此。”

  “現在漢軍由勝轉衰,但實力猶在,靠咱們泰山軍一時也攻不下。所以一定要與河北和青州的黃巾聯絡,從三路共同出兵。不然只有我們主攻,豈不是為河北黃巾做嫁衣?”

  “而一旦彼此協同作戰,那出兵就不是一日兩日的,這時候我們正可擴大在河北的根據地。有根據地做依托,我們泰山軍每過一日就強一日,漢軍每過一日就弱一日,這才是王道。”

  范常聽到這些,才恍然,忙說受教了。

  張旦又繼續說:

  “至于你說,等河南漢兵北上,我們泰山軍會腹背受敵。但你不知道,渠帥正是考量這些,才定下后校尉部到河內北部建立根據地的決策。其目的就是在鄴城南部地區建立較為深的縱深防御。”

  說完,張旦莫名說了句:

  “而且先生有一句話說錯了。”

  此時話說到這里,范常額頭都有點汗了,但他還是繼續聽張旦講解。因為他發現自己作為一個幕僚的思維水平好像已經落主將太多了。

  于是他鄭重請教:

  “還請校尉明示。”

  到這里,張旦豪邁道:

  “先生說我們是腹背受敵是錯了。因為腹背受敵的不是我們,而是河北漢軍。偏偏是我們將河南與河北截斷,使他們不能合并一處。有我們在河內擋住河南漢兵,隨后我們三部先吃掉河北漢兵,到時候一舉南下,那河南漢兵還能跑得了嗎?”

  到這里,范常終于弄明白上面的戰略了。他內心感慨,果然渠魁就是渠魁,一舉一動皆有深意,所以有時候不理解上面意思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沒理解到位。

  但真的是這樣嗎?真的就是如張旦解釋的那樣嗎?時局的發展最后到底會如何?恐怕是所有人都掌控不了的。

  談完這些,張旦將目的換到了下一步的工作上。

  后面范常會帶著老營的一些分田吏和莊吏一起到漳水沿岸發動黔首,打擊豪勢。

  所以張旦交代道:

  “這一次咱們在漳水沿岸的魏郡東北部,咱們要想站穩腳跟,怕是不容易的,沒個半年這個根據地怕是建不成。所以你這次下去一定要注意團結魏郡的黔首,找到他們的訴求,為他們解決問題。”

  對于這一塊范常道是頗為樂觀,他為張旦解釋道:

  “河北地區是咱們太平道的老地了,以之前河北太平道在河北當地的人口所占,怕是每一家都有個沾請帶故的。所以咱們只要分好田,拉好護田隊,這根據地問題不大的。”

  見范常有信心,張旦也不多說什么消極話,具體情況也是到地方才知道,所以他就為范常定下了幾個工作的基調:

  “咱們分田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打消黔首的疑慮,要讓他們知道,我們來魏郡就不會再走。他們分的田是能有保障的,他們的安全也有莪們泰山軍保著。”

  “然后是,盡量在月內不要做大的動作,先摸清各地土豪的情況,肅清掉。然后再分田搞護田兵。”

  “最后是一定要注意紀律,要打出咱們泰山軍的名號,你千萬要記住。太平道在河北有深厚的影響是他們的,咱們要讓大伙明白,咱們泰山軍是他們窮人的隊伍。”

  就在張旦與范常交談著工作,一匹快馬從東方飛馳而來。

  騎士沿著河岸飛奔傳檄,大喊:

  “前方已破葛城。”

  葛城是鄴城與列人之間的,在漳水上的一座城邑。此時葛城一破,意味著東征軍將要在這里修整,開始著手建立冀中南根據地了。

  而隊伍中都是河南、青兗人的泰山軍,真的能習慣北方的生活,操著異鄉口音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下根嗎?

  這一問題,恐怕誰都沒辦法回答,最后終究是看東征軍如何做,黔首們才能如何看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