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犁漢 > 第一百九十章:皋山
  謝弼在泰山軍諸將中是很低調的一個,這也和他的經歷有關,饒是誰被自家族長如豬狗般搠一刀,誰心志也會不一樣的。

  他本自詡族中英俊,覺得就是在旁支,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也是能收獲屬于自己的榮耀的。但薛氏壁外三道嶺,他族長給他的一刀,讓他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有些東西從出生就決定了,在努力,這些東西都不是你的。

  索性,這世道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至少有像渠魁一樣的英雄,他就要給這世間帶去公平,讓每個努力的人都能有機會獲得他自己的榮耀。

  是以謝弼心智雖變但并不死,反而比過去更加堅韌,結果就是他謝弼沒有了過去的張揚,反而內斂低調起來。

  但低調歸低調,謝弼卻無疑是軍中公認的智將。

  有一次,張沖曾問軍師何夔:

  “諸多部將中,如丁盛、典韋、田俊者,可為良將呼?”

  何夔道:

  “丁盛是猛將,非謀將;典韋是斗將,非領將;田俊是騎將,非大將。”

  張沖不置可否,而是問:

  “叔龍以為,孰為良將呼?”

  何夔道:

  “關羽勇而義,張旦智而言,謝弼謀而仁,李大目力而威,于禁信而嚴,皆為良將。”

  張沖沉默了一會,說了這樣一段話:

  “孫子曰,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張沖這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何夔點評軍中諸將,別看都是什么勇、嚴、仁、義的好詞。但實際上呢?這些人性中的閃光品質也可以成為你的缺陷。

  就比如你這人非常愛民,那敵人知道后,就專門去城外殺你百姓,逼你出戰。如果你只是愛民,見不得百姓枉死,那你就會中了敵人的陷阱,覆軍殺將就在眼前。而如果你是個非常在意自己名聲的人,那敵人知道后,送你一套女人的衣服,羞辱你,有這樣性格的人一定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出站,到時候又是覆軍殺將。

  所以啊,我們總以為堅韌、廉潔、仁愛、勇氣這些都是人性的閃光,諸將門也以此而要求自己,這是好的,是對的,但卻是不夠的。

  為將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明正奇之道,這不僅是用兵要正奇,對自己的性格、情緒都是如此。仁義是秉性,要堅守,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時候的仁義才是更有用的。

  用張沖后世的話來說,將領一定要懂唯物辯證法,這東西可以學一輩子。之后這段話就被張沖記錄在了隨軍學堂的《將略》一課,讓諸將時刻警醒。

  回到謝弼,他過往軍功并不多,因為當時軍中擅于籌劃的并不多,所以他就時常被留駐根據地輔助度滿。而這一次出征,張沖有意抬舉謝弼,就讓他作為前軍先鋒。

  謝弼也不負所托,涉水鋪路拔砦都做的妥帖,不僅如此,謝弼的性子還謹慎,遇到險峻山崮都會發背旗哨探,然后再行。

  他們在汶水的一處淺窄處架設了一道橋梁,然后過了河來到了汶水西岸。后面的路就需要沿著西岸走了。

  等走到一處群山前,雖然這些山都不怎么高,但正好處在謝弼的行軍道旁,左邊山,右邊水,正是理想的埋伏之所。

  謝弼有點驚疑,遂令所部停軍。他喊來向導問此為何山?向導說這里是皋山。

  謝弼沉思了會,令探馬上山探查,只片刻,探馬回報,有一只漢軍正伏在山上。謝弼一方面令人回報中軍,另一方面讓鼓手擂鼓,驚出漢兵。

  果然,知道伏擊已泄的漢兵,再不隱藏,便在山上招展旗幟,宣威于道。

  之前張沖猜測的沒錯,章縣的黃氏部曲和縣卒的確和無鹽劉氏合兵了,但張沖不知道的是,這次合兵的不僅僅是無鹽劉氏,還有其他各縣卒兵部曲。

  東平國一共七個縣,除了富成、須昌、寧陽三縣較遠,其他如壽張、無鹽、東平陸、章縣都是在汶水上的。這次合兵,七個縣直接就來了四個縣的縣卒部曲,他們就是要在這里消滅北上的泰山軍。

  沒錯,他們知道泰山軍的實力,也知道這波賊寇已經搖身一變為黃巾軍了,所以他們沒有任何幻想,直接合兵一處伏擊泰山軍。

  東平國的反應是非常迅速及時的,而這一切都需要歸功于東平國國相李瓚。此君為潁川襄城人,天下知名。

  到底有多知名呢?

  這么說,天下士大夫沒有不認識他的。只因為其父叫李膺,那個天下楷模的李膺。襄城李氏本就是公族之家,后來李膺更是為清流黨人之首,門下弟子千人,可以說門客故吏遍天下,后來第一次黨錮被抓,又在第二次黨錮中慷慨就義,更是讓李氏清名推到了一個高峰。

  所以當李瓚軍令一下,各縣立馬響應,因為他就有這樣的威望。甚至于東平王劉凱都將自己的衛軍交給了李瓚,讓其統帶。這是非常罕見的,一般而言國相和當地封地王的關系都不會很好,因為國相畢竟侵奪了郡王的權柄,甚至還有監視之意。但誰讓李瓚是天下楷模的

  劉凱的李膺之子,而本代的東平王劉凱又還是剛當王沒兩年的年輕,自然對這種兼濟天下的名士有種欽佩。

  李瓚也不負乃父之名,正當壯年,是漢庭少有的果敢任事之臣。自隔壁的濟北國陳珪死,他就令人去哨探了泰山賊的情況。

  有些人精明強干就在于把事做在前頭,而不是像一些顢頇的,平日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光有氣節有什么用,要的是解決問題呀。

  所以當泰山軍開始北上,沿著汶水出發的時候,李瓚就知道他的東平國首當其沖。本來他還要再多準備的,畢竟前面還有個蛇丘頂著,城內至少還有兵過千,諸多曹吏也都在,只要守,守數個月完全沒問題。到時候,他李瓚集結完東平國之兵,順汶水而下,三日可達。到時候,破賊豈不輕松?

  但誰知道蛇丘竟然守都沒守就跑了,一幫無能的庸吏,壞了大好局勢。

  沒奈何,為了擋住泰山黃巾軍的北上之路,李瓚再不愿于郡治無鹽枯坐,直接趕到了東平國最南面門戶章縣,將行轅車架都停駐在了這。

  然后他就從章縣長手中接過了軍務,并急催汶水上四縣的縣卒都來這里匯合,他要在這里伏擊泰山黃巾軍,一舉扭轉現在的局面。

  但李瓚能任事,但跟著他的扈兵們卻非各個如他一般。他奔赴章縣的時候,就帶了二百扈兵。啟程時,扈兵皆失色膽喪,哭泣不愿去送死。

  李瓚下令:

  “違我制者斬!”

  如此,才裹挾著這些扈兵來到了章縣。

  也幸虧在沿著汶水走的時候,路過東平陸縣,縣中勇士劉詳率部曲二百精勇投軍,才穩住了軍心,一路到了章縣。

  然后在李瓚到章縣的第三天,最先敢來的竟然是最遠的壽張兵。壽張張邈之弟,也是壽張縣尉張超率兵勇千人,日行二百里,急奔章縣與國相李瓚會師。

  也是差不多時候,東平陸縣尉吳資領縣卒五百,無鹽劉氏的部曲兵也趕了過來,另外有各地豪強、如高雅、趙庶、李鄒俱帶部曲投軍。而郡中名士也紛紛來章縣入李瓚幕府,如王楷、許汜等,皆為東平國精粹。

  各軍陸續到來,使得李瓚手上集兵三千,而且這個軍勢還在不斷擴大。

  然后李瓚命部將高雅堵汶水面,切斷汶水交通線。之后他就帶著張超的壽張兵、吳資、劉詳的東平陸兵,劉敢的無鹽兵,黃岑的章縣兵,趙庶、李鄒的部曲兵移兵到皋山。這里是沿著汶水西岸的必經之路,李瓚就打算在這里伏擊北上的泰山黃巾。

  李瓚的打算是,趁著黃巾蛾賊剛破蛇丘,自大意滿的時候,在這里伏擊。此外,他已經傳令給寧陽方面,讓他們北上,躡黃巾賊之后,防止其逃竄。另外他已經號召各地鄉豪部曲,自帶部曲以為后備。

  他就是要前伏后堵,在這皋山之側,汶水之濱一舉剿滅兇頑的泰山黃巾,為漢室再續一把運。

  但李瓚的這個看法,壽張尉張超其實心里是不同意的。他比李瓚更加了解泰山賊的情況,畢竟兩年前他們壽張張氏部曲去援助胡母家,就在這些賊寇上吃了大虧。后來他們就花了很多功夫去收集泰山賊的軍報,然后才發現,這泰山軍真的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無論那些曾與泰山軍敵對的是不是都是廢物,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這泰山軍比大多數軍隊都要強。而現在呢?李瓚不過兵三千,而對面人數不確定,但至少也不會少于他們的。而現在李瓚哪來的自信要與人家野戰。不如入章縣,據城而守,那樣不是更穩當嗎?

  張超將此疑惑說了出來,誰知道李瓚回了句:

  “不意張氏兒,怯如雞子。”

  張超一下子就受不了了,他自詡武勇冠于州郡,而他們張氏又在兗州有盛名,便是你李瓚再天下聞名,也不能折辱于我。

  是以張超請命,自以先鋒,勢要讓李瓚看看,他張氏兒是龍還是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