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王爺后悔嗎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方士鄒衍
  這種想法越來越深,緊接著就看到了那黑暗的虛空中,應龍不斷撞擊著虛空的四角處,發出了轟隆隆的撞擊聲。

  我更加的相信腦中看到的幻象,這個應龍是被什么人囚禁在這個空間里的,能夠囚禁應龍的人,那得多么強大。

  此時的應龍已經撞擊的頭破血流,龍爪抓撓四處的看不見得虛空,已經把它那堅硬的龍爪磨得露出了趾骨。

  那磨露出的趾骨,在漆黑的虛空中竟然還有一絲黑色的光澤散發出來,黑色的光明帶著朦朧的熒光閃耀著。

  趾骨的骨節部分,竟然漏出了一個圓形的東西,看上去那好似一只眼睛一樣,那個眼睛模樣的東西應該是個骨骼符紋。

  應龍的爪子還在撓著虛空,穿破爪子皮肉的趾骨,在應龍握爪的時候,徹底的崩裂開,直接把露出來的那段趾骨射了出去。

  龍骨崩裂,扎進了無盡的黑暗之中,竟然穿破了一道細孔,消失在了這黑暗的虛空里,一截龍骨逃出了黑暗囚籠,劃過了天際,落向了地球的某個角落。

  龍骨之中的精氣,在扎根泥土的時候,就凝聚了起來,縮成了一團精氣,緩慢的成長著,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它終于修煉到了能夠自己脫離龍骨的禁錮。

  于是它離開了自己的本體龍骨,去往了人類的世界,那一年是春秋戰國時期,龍氣化成的精魂,漫無目的的飄蕩在世上,一年四季,春去秋來,寒暑轉眼即過,它在等一個機會。

  一個讓它轉世成人的機會,它不要再做一個龍魂化成的精氣,因為這一刻起它想做人。

  龍魂走遍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每一個角落,尋尋覓覓的找著它要投胎的目標,終于在公元前324年的某一天,龍魂來到了齊國,這一年已經是戰國末期。

  龍魂投生在一戶齊國的農夫家中,這個龍魂托生的是一個小男孩,父親給他起了名字叫“鄒衍”,男孩從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智慧,什么東西都是一學就會,天賦高的令人咂舌。

  總是有一種不符合他小小年紀的智慧,鄒衍在長大之后,對道家的道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對陰陽的知識多為了解,所以在當時又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

  鄒衍成為了當時的道家代表人物、陰陽家創始人,漢族,戰國末期齊國人,主要學說是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

  他活動的時代后于孟子,與公孫龍、魯仲連是同時代人。著有《鄒子》一書,《永樂大典》等將其列入道家部,《絳云樓書目》子部道家類《鄒子》不著卷數。

  齊宣王時,鄒衍就學于稷下學宮,對此,司馬遷已有較深刻的認識,他說:“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

  ……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始也濫耳。

  王公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其后不斷行之。……鄒衍其言雖不軌,儻亦有牛鼎之意乎?后人不察其大道,而學其小術,故封建迷信興,這不是鄒衍的錯誤。

  鄒衍以陰陽主運顯于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茍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齊宣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君主,他不僅決心像齊桓公那樣稱霸諸侯,而且還要“王天下”,即統一中國。

  對此,孟子卻看得很清楚,說他有“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的“大欲”。齊閔王即位以后,國力強盛,當是時,齊閔王強,南敗楚相唐昧于重丘,而摧三晉于觀津,遂與三晉擊秦,助趙滅中山破宋,疆土廣地千里。

  在這種情況下,齊閔王的野心更大,不僅要稱王,還要稱帝。“三十六年,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

  而鄒衍的一套學說,正是為新的統治設計的政治方案,因此他本人及其學說都受到了齊宣王和齊閔王的高度重視,“是以鄒子重于齊”被賜為上大夫。

  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鄒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

  齊閔王的帝制運動后來失敗了,迫于當時的形勢,他不得不接受蘇代的建議,去掉帝號,復稱王,然而他的野心卻有增無減,竟發展到要“為天子”的地步,變得越來越驕暴。

  及閔王奮二世之余烈,……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諸儒諫不從,各分散,慎到、接子亡去,田駢如薛,而孫卿適楚,內無良臣,故諸侯合謀而伐之。

  齊閔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于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閔王亡在莒,遂死焉,恰在此時,燕昭王招賢納士,為郭隗修筑宮殿以師禮待之,以此作為尊賢榜樣。

  一時間,各國人才爭相趨燕。在這種背景下,鄒衍離齊入燕,燕王曰:“寡人愿學而無師”,郭隗曰:“王誠欲興道,隗請為天下之士開路”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

  居三年,蘇子聞之,從周歸燕;鄒衍聞之,從齊歸燕;樂毅聞之,從趙歸燕,屈景聞之,從楚歸燕,四子畢至,果以弱燕并強齊。

  據載,鄒衍到燕國時,燕昭王親自抱著掃帚為他掃地,怕塵埃落到他身上,(鄒衍)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

  鄒衍在燕主要從事的是發展生產的工作,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韓、趙、魏聯合伐齊。齊是鄒衍的家鄉,他雖然憎恨迫使他背井離鄉的統治者,但他始終不渝地愛戀著生他養他的那塊熱土。

  他也不能參加這場戰爭,這很可能構成其后誣他下獄的一個口實,在燕國昭王死后,由燕國的惠王繼位。

  惠王與昭王不同,對于先朝舊臣并不是那么的信任,這時燕國和齊國之間的局勢逆轉,加之鄒衍又是齊國人,故惠王聽信謀士讒言,把鄒衍逮捕下獄,鄒衍仰天而哭,五月為之下霜,這是一起冤案,后來終于得到昭雪。

  這時,齊閔王已死,齊襄王早已繼位,稷下學宮又恢復了過去的繁榮局面,身遭大變故的鄒衍,思鄉之情涌動而發,故歸心似箭,他又回到自己的家鄉。

  其后他曾作為使者,在趙國見到平原君,并為其絀善為堅白之辯的公孫龍,平原君厚待公孫龍。

  公孫龍善為堅白之辯,及鄒衍過趙,言至道,乃絀公孫龍,鄒衍晚年似乎仕于燕王喜,在燕國和趙國發生戰爭后,其活動不見再有記載,或許是在其前后去世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