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西游:我唐僧收妖為徒,打上靈山 > 第一百六十四章修史
  第一百六十四章修史

  何夕立即來了興致,說道:“姚先生有什么辦法?”

  姚廣孝說道:“蘇伯衡是正人君子,君子絕交不出惡聲,而且他即便是退出,也不決計不會大張旗鼓,甚至不會說我們不好,他內心之中,也是有到歉疚感的。這種歉疚感就是可以下手的地方。”

  “大人,說過,將朋友做得多,將敵人做少。這誠是金玉良緣。一萬個人,有一萬種心思,令萬心如一,本就是大難題。更不要說這些讀書人了,讀書越多,心思越多。就越難以同心。”

  何夕感嘆一聲,說道:“是啊。”

  人的知識越多,心思也就越多,很難單純的聽命于誰。而想成大事,偏偏需要這些人,那種什么也不懂,沒有自己想法,一根筋的人,是派不上大用場的。

  姚廣孝說道:“故而,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應對辦法,即便是敵人也能為我所用。更何況蘇老先生,更稱不上敵人。”

  何夕聽姚廣孝這話,心中忽然覺得,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用兵高手,最高明者,是可以調動敵人部署,為我所用。而姚廣孝認為,因人設計,因人設謀,即便是敵人也在我算計之內。

  看似相差很多,但是內核卻是統一的。

  何夕說道:“計將安出。”

  姚廣孝說道:“大人,可知道蘇老先生心結在何處?”

  何夕說道:“愿聞其詳。”

  姚廣孝說道:“就在一個名上。蘇老先生,名門之后,文章功勞,經義書法,當世一流,甚至與宋老夫子,又能相差多少?只是名聲上相差太遠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人的際遇,就是如此。有時候,不遇風云,難為蛟龍。蘇老夫子雖然不說,但我知道,他引為憾事。”

  “如果有一件事情,能讓他大名垂于青史。百年之后,還能壓宋老夫子一頭,那么蘇老先生,一定會去做的。”

  何夕也聽得明白。

  人總是有弱點的,如果沒有找到,那是因為沒有找對方向。或者沒有將這個人琢磨透,蘇伯衡儒雅隨和,翩翩君子,愛提攜后輩,也沒有什么大毛病。

  堪稱潔身自好,學問嚴瑾,只是,他未必沒有心病。

  這里姚廣孝并不是說,蘇伯衡的水平在宋濂之上。只是,很多時候,第一名與第二名,乃至于第十名,又能相差多少啊?

  甚至都在同一個梯隊之中,文人相輕,也有這個原因,大家大抵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又沒有什么嚴苛的劃分。誰高誰下,誰能說得清楚。

  宋濂之所以名聲大盛,固然是宋濂有真本事,但也朱元璋的提攜。

  但是這種際遇可遇而不可求。蘇伯衡與宋濂年間差不多,而今也老了。任何人在年老的時候,都會想身后之事。這也是很正常的。

  蘇伯衡這樣的,自然很清楚。估計百年之后,宋濂在青史上還是有一席之地。而他蘇伯衡,除卻愛翻舊紙堆的某些人外,都不知道他是誰了。

  時也命也。

  蘇伯衡固然能開導自己,但是如果說真的甘心,想來也是不能的。

  只是何夕想不出來,有什么事情能讓蘇伯衡在留身后之名,并壓宋濂一頭。

  何夕問道:“那什么事情,可以讓蘇老夫子,壓宋老先生一頭。”

  姚廣孝說道:“就是當今大人沒有做成的事情,修元史,而今是可以做了。正是時候。”

  何夕聽了,激動猛地起身說到:“不錯,這一件事情我居然忘記了。”

  修元史這一件事情,其實早就有安排。甚至明鑒堂這里也做了很多準備。但是還是沒有開始,原因很簡單,這修史的阻礙,不在這一件事情本身。而在于政治上的阻礙。

  也就是元朝正統與否的爭論。

  何夕之前沒有想過撕破臉。想給彼此留下一些余地。是以這一件事情,沒有開始的。但是很多事情卻已經開始做了。比如修元朝的專門史,比如,收集元朝史料,與元朝降臣交談,搞到第一手的資料。

  這一些事情,緩慢而堅定的進行。

  好在修史這一件事情,也沒有什么技術門檻。可以私下進行。

  而主持這一件事情的人,一直是蘇伯衡。

  甚至可以說,何夕并沒有想讓蘇伯衡做這一件事情,是蘇伯衡自己想的。

  無他,修史,特別是主持官方修史,對讀書人來說,是很大的榮耀。自古以來,官方正史不過二十多本。修史的人名,也不過幾十個。

  只要能將自己的名字與這一件事情聯系起來。蘇伯衡還怕沒有身后之名,更不要說,宋濂修元史,是宋濂一輩子都洗不掉的大污點。

  雖然知道的人,都會明白,修元史是一個政治任務,在當時元史修成的政治含義,遠遠超過了元史本身,這是對蒙古的蓋棺論定。

  但是時間長了,誰在乎這個?

  后世讀史的人,只會覺得元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差的一部,而這一部是宋濂修的。這一點宋濂怎么辯解都沒有用。

  如蘇伯衡修的元史能壓得住宋濂的元史,說不定他蘇伯衡今后的名聲也會在宋濂之上。

  這是蘇伯衡內心之中細微的想法,何夕是萬萬不知道的,但卻瞞不過姚廣孝的眼睛。

  而且,姚廣孝這個時候提起修史,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是要將另外一個紛爭,也就是華夷之辯。引入其中,或者說是元朝遺臣與大明新貴之間的矛盾。反正,變法這一件事情,雖然還可以真正宣告天下。

  但是姚廣孝已經看出來這背后紛紛擾擾,簡直是一顆大炸彈,既然不如此,也不在乎多亂一些了。

  而且這一件事情上,士大夫內部也不統一。

  畢竟,元朝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果說當年大明初立的時候,滿朝文武之中,元朝降臣站了多數,畢竟,人才這東西,是需要培養周期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很多元朝舊臣老的老,死的死。在輿論上的統治權,也散了很多。且看明朝對正統這一件事情的輿論就可以看出來,明朝前期,不敢多說,但是正統朝前后,就有人批判,說以元正統,大錯特錯,到了后期,更是高舉華夷之辯,否則元朝的正統地位。

  當然了。這也是后話了。

  但是正統朝就有批判,并不代表,正統之前,就沒有這種思潮。只是,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誰敢挑他的錯。再有在永樂一朝,說元朝不是正統這個話題,有些太敏感了。

  永樂帝一看,元朝,大都,北京。元朝不是正統?頓時雙眼之中殺氣暴漲,暗道:“狗賊,以為朕不識字乎?”

  而今這個議題出現,有助于分化,士大夫陣營,總之讓對面越亂越好。

  何夕說到:“果然妙計。先生-----”何夕本來想讓姚廣孝為他跑上一趟的。但是思來想后,說到:“還是我自己去一趟最好。”

  親自去,表示誠意。

  有姚廣孝作為鋪墊,何夕在蘇伯衡面前談得很順利。蘇伯衡更是慚愧無地,給了何夕一個建議,說道:“大人,不要以為士大夫是一體的,其實天下士大夫,哪里有多少一體的,大人變法之道,老夫也是有一些私心的。大人所變之法,一來風險太大,二來,不利于鄉梓,老夫不想臨老了,葬身之地,也不得安寧,這才有了這個想法,大人,寬宏大量。老夫也有一個小小的主意,勞煩大人一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