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江湖沙場梟雄志 > 第三章 西梁東齊 誰無算計?
    陳友諒和趙計元各自有著各的算盤,可惜這天下野心勃勃的人可不止他們兩人。

    西梁一品康正被獨孤一方打成重傷,敬帝蕭洛疆龍顏震怒,在后宮之中一劍斬殺皇后獨孤氏,連帶著獨孤氏所生的三個兒子無一幸免,其中就有太子蕭方智。

    蕭洛疆殺妻殺子之后,又連夜進行清洗,洛陽城中凡是與獨孤家有牽連的人全部問罪,不必審問,就地處決。

    隨后清洗獨孤家的行動并未停下,以洛陽為中心向著四周擴散。

    洛陽道,蘭州道,御金道,山南道,隴南道,北涼道都在三天之內收到消息,展開清洗。

    唯有隴西道未曾有動作,那是獨孤家的大本營。

    獨孤家的人讀書是半吊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武道一途比起其余世家也差了許多,傳承千年從未有人踏入真武,如今的獨孤一方打的一手好算盤,身手當是一品絕頂,已經是獨孤家千百年來離陸地神仙境界最近的一人,卻始終沒能踏出最后的一步,撥動兆位算珠。

    好在獨孤家的人天生會做生意,千年斂財,說他獨孤家是天下首富都不為過。

    朝代更迭,流通的貨幣換了好幾種,獨孤家依舊家財萬萬萬貫。

    常言道,有錢能使鬼推磨。當年蕭氏起兵,一切糧草軍餉都是獨孤家一手資助,所求不過是隴西一地的自治權。

    蕭家人靠著賣祖地換來整個西梁,這買賣劃算不劃算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孤獨家以隴西為根基,將生意做到西梁各地,賺整個西梁的錢,怎么看都不虧。

    獨孤家是生意人,卻也不僅僅是生意人,早年西梁的漢人叛亂,獨孤家雖然不出人,但錢糧卻是出的不少。

    西梁立國七十余年,大小叛亂四十余次,哪一次沒有獨孤家的影子。只是獨孤家的人沒有留下罪證,蕭氏就算心有懷疑,卻也無法問罪獨孤。

    不得已之下,蕭洛疆迎娶獨孤一方的長女,立其為后,主動向獨孤家示好,以此換來西梁十余年安寧。

    可惜這一次,獨孤一方不打算再資助別人小打小鬧,而是自己親自下場,與蕭家玩一把大的。

    早在去向武當之前,獨孤一方就已經在暗中布局,只等著回來之后,再緩個一兩年便動手。在武當打傷康正不過是為了試探蕭洛疆的反應。

    按照獨孤一方的設想,最后肯定還是破財消災,那蕭洛疆絕不敢與他獨孤家撕破臉。

    可惜這一次,獨孤一方失算了。

    蕭洛疆殺妻殺子,清洗獨孤家,看那架勢完全是不死不休,拼著國家動蕩也要剿除獨孤氏。

    若是東西二金未曾開戰,獨孤一方也不會失算,蕭洛疆也一定不會有這么大動作。

    東金帳與御金道接壤,這些年塞北的游牧民族雖然不曾南下,但那御金關的十萬雄兵卻是不敢有半點松懈,龍武大將軍蕭遠山常年坐鎮御金關,防的就是東金南下。

    西金帳與北涼道,蘭州道接壤,西金國力雖然略弱于東金,卻也弱不到哪里去。拒馬關和嘉庸關共計十五萬人馬日夜防備,怕的就是耶律氏頭腦發熱,南下中原。

    眼下東金完顏氏西征,哪里還有力氣南下。而那西金耶律氏能不能守住國土都還兩說,更不敢大舉入侵中原。關外打的火熱,關內又豈會平靜如水?

    蕭洛疆怎會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今時今日,就算東齊與西蜀一道進兵,也無法阻止蕭洛疆滅掉獨孤家的決心。

    前有陳友諒剿滅裴宋兩家,打破世家傳承的神話,現在他蕭洛疆想做第二個吃螃蟹的人,要將西梁打成一塊鐵板。

    陳友諒有的野心,他蕭洛疆一樣有。

    天下共主這四個字那家帝王不想?

    獨孤一方要玩,蕭洛疆沒有不奉陪的道理。就是獨孤一方不玩,蕭洛疆都要主動找他玩。

    可惜蕭洛疆不是陳友諒,獨孤家也不是江河日下的裴家與宋家。

    隴西道不聲不響的出現六萬軍馬,隴南道清洗獨孤家的人也被屠戮一空,隴南道節度使但驍盡起本部兵馬,公然造反。

    繼北周爆發戰亂之后,西梁蕭氏與獨孤氏的爭端浮出水面。

    五月十七,歷下城。

    觀氣士火急火燎的稟報宣武帝,有一品高手自東海而來。

    宣武帝急忙召見姜城安,同時將六千禁衛軍集結在皇宮嚴陣以待。

    可惜那位神秘的陸地神仙入城之后,并未來皇宮,反而在城中停住,沒有移動。

    觀氣士大致確定方位之后,得出一個結論,這位高人應該落腳在賢王府。

    聞聽這個消息,宣武帝與姜城安相視一眼,從彼此的眼中看到幾許不安。

    姜浩言請一品高手到歷下城,要做什么?

    東齊賢王,宣武帝第三子姜浩言明白,王千陽的到來會讓皇宮震動。姜浩言不怕這震動,相反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姜浩言想要以這種方式告訴宣武帝,他姜浩言不想做一個閑散王爺。

    這一夜,宣武帝連夜宣姜浩言入宮。六千禁衛全部守衛在宮外。

    金鑾殿上,文武百官不曾到場,宣武帝姜城淵坐在龍椅之上,年近五十的姜城淵,頭頂金冠,黑發披在背上,一身金色龍袍盡顯人間貴氣。

    東齊一品姜城安站在一旁,秋葉劍懸在腰間,面容肅穆。

    姜浩言不急不緩的走入大殿,說來可笑,這還是姜浩言二十多年來第一次踏上金鑾殿,他這個賢王當的可真閑啊!

    同姜浩言一起進殿的還有一人,二人并駕齊驅。

    黑夜的金鑾殿金光閃閃,燭火的微光映射在金碧輝煌的大殿,繼而照亮四方。

    曾在武當與謝燮有過一戰的姜城安看到姜浩言身旁的人,豁然變色。顧不得禮數的姜城安失聲問道:“王千陽,你怎么會在這里?”

    王千陽,天下第一王千陽。

    曾經欽賜張繡為北地槍王的宣武帝,對于江湖很是關注,對于江湖絕頂更是十分推崇,不然也不會那般對待張繡。聽到姜城安惶恐的聲音,宣武帝想起近日在江湖風生水起的一人,那個劃分神仙三境的江湖第一人。

    宣武帝看著麻衣草履的王千陽,淡然笑道:“今日宮中那幫人說有一品高手進城,朕還在猜是哪位高手,沒想到會是天 到會是天下第一來了。王千陽,能夠與你一見,朕很是開心。”

    腰懸酒壺的王千陽抱拳一禮,算是答復,半點開口的意思都沒有。比起當日見到蜀皇蘇言,如今的王千陽開口不開口全看心情。

    姜城淵也算好脾氣,知道這些江湖人性子古怪,也不生氣,轉而看向姜浩言微笑道:“浩言,倒是沒想到你這一趟江湖能認識這般高人,當時你說要去走一趟江湖,父皇還想著要不要讓你皇叔與你一道。如今想來卻是父皇多慮了。”

    與徐子東等人分別以后,一直在等王千陽的姜浩言,這一段時間從不出府。日日與丁甲乙商量著奪位之事,只等著王千陽到來,便好動手。

    沒想到的是,王千陽才進城,宮中太監便宣姜浩言入宮。

    “多謝父皇關心。”喜好賣弄文采的姜浩言這一次卻是沒有多話,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高聲道謝,還沖著姜城安微微一笑。

    站在一旁的姜城安看著自己最喜歡的侄子,突然覺得有些陌生。往日的姜浩言見到他如同老鼠見到貓一般,躲躲閃閃。可是武當相見,竟然主動與自己打招呼,如今在這里看到自己,居然不再躲避,還主動沖自己微笑,笑容之中再也不見往日的討好。

    胸無大志的宣武帝獨坐龍椅,手撫著雕刻成金龍的椅子,幾番想要開口,都是沒有出聲。宣武帝知道自己的兒子想要什么,但他不想給。

    長子姜浩彬,次子姜浩存,三子姜浩言,三個兒子當中要說他姜城淵最喜歡的,還是姜浩言。

    可是喜歡歸喜歡有些規矩不能壞。古來廢長立幼皆是大動亂,于國不利。

    當初他姜城淵也不是老皇帝最聰明的兒子,只不過憑著長子的身份坐上帝位。

    最聰明的六弟姜城寰也曾有過謀逆之意,卻是被老皇帝親手鴆殺。

    其余兄弟也都死在爭奪大位的過程之中,唯有對龍椅沒興趣的姜城安一直站在大哥身后,活到現在。

    面有憂色的姜城淵嘆氣道:“浩言,你可知道父皇為何封你做賢王?”

    心如明鏡的姜浩言看著父皇,溫和道:“父皇可是想要浩言做一個閑散王爺?”

    金冠微微晃動,姜城淵勉強笑道:“閑散王爺?浩言,你倒是會想,可惜父皇不是這個意思。

    賢本多財,又為多才。自你八歲起,父皇就知道你聰明,會精打細算,會量入為出,這一點也與賢字相符。父皇給你一個賢字是希望你量力而為,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賢還有良善之意,身在皇家,兄弟倪墻的事司空見慣,就是父皇也是在爭斗之中才坐上這個位置。父皇知道其中酸楚,所以不希望你們三兄弟走父皇的老路。浩言,你就不能善良一些,不去與你哥哥爭?”

    金冠下的姜城淵滿臉期待的看著姜浩言,不像一個皇帝,只是一個父親。

    姜城淵的話與姜浩言心中所想南轅北轍,本以為賢王就是閑王,沒想到會是這么一個意思。姜浩言微微有些觸動,卻是很快穩住心神,道:“父皇,你也說兒臣會量入而出,精打細算。兒臣也有一句差不多的話,是聽一個走江湖的兄弟說的,他叫徐子東,是南楚鎮南王徐飛將的孫子,父皇愿不愿意聽一聽?”

    姜城淵背靠龍椅,輕輕點頭。

    姜浩言開門見山道:“我那兄弟說‘有多大鍋下多少米’,想來和父皇說的差不多是一個意思。父皇,兒臣知道自己的能耐,也知道大哥二哥的本事,大齊要是交給大哥,守成有余,開疆不足。要是交給二哥,怕是守成都辦不到。大哥二哥這兩口鍋可裝不下大齊這碗米。

    若是往日,浩言做個賢王也不算什么,不爭就不爭。可是父皇,如今的天下,你讓大哥去守成,他姜浩彬守得住?不說大哥二哥,就是父皇你,你能守得住大齊?”

    “放肆,姜浩言,你敢這般與皇兄說話?”一直不動聲色的姜城安勃然大怒,高聲喝斥姜浩言。

    胸有成竹的姜浩言渾然不懼,雙目迎上姜城安,傲然道:“皇叔,北周靠山王身死的消息,想必你也聽說了,浩言不怕告訴你,那是真的,還是浩言親眼所見。北周大亂在即,大齊就算不去分一杯羹,最少也要保證邊關安寧。

    北周或許還可以不放在眼中,西蜀西梁也可以不當一回事。但那南楚又該如何?皇叔,你又沒有想過,來日陳友諒若是舉兵北上,我大齊拿什么去抵擋陳友諒的十萬重戟?”

    姜城安面有不快,氣笑道:“你就抵得住?”

    姜浩言微微搖頭,道:“我也敵不住。”

    誠實的姜浩言讓姜城淵與姜城安雙目一愣,龍椅上的姜城淵不解的問道:“既然抵不住,你為何要這般做,國家內耗豈不是讓陳友諒坐收漁利?”

    “浩言敢搶,就會有辦法讓陳友諒先不攻齊。等到浩言拿下西梁,到時候有中原做做后盾,自然就會有和陳友諒一較高下的資本。”二十來歲的姜浩言滿臉自信。

    偏好無為不爭的姜城安陡然一驚,不信道:“拿下西梁?你憑什么?憑你身旁的天下第一?”

    一直看著姜家三人你來我往的王千陽,咧嘴一笑道:“我只保他不死,打仗的事與我無關。”

    龍椅上的姜城淵悠然一嘆道:“難怪浩言這般底氣十足,原來有天下第一這道護身符。既然如此,有些話朕也不再多說,浩言,父皇只希望,你那大哥二哥,能不死便不死。這張椅子,你想坐就坐,想什么時候來坐,就什么時候來坐,父皇不管了。皇弟,叫禁衛軍散了吧。”

    夜風起,搖曳的燭火晃動著四人的身影,疲憊不堪的姜城淵,滿眼無奈。

    姜城安向著殿外走去,準備去下達宣武帝最后一條皇命。

    目的達成的姜浩言再度發聲,再一次跪在地上道:“父皇,兒臣非是想要逼父皇退位,兒臣只想請父皇立兒臣為太子,來日天下大亂之際,再由兒臣登位,去背千古罵名,好保我齊家萬世基業。”

    作者山蚯說:這一章中想諷刺某些東。以前讀書的時候,語文試卷總會有閱讀題,讓學生寫出對文章的理解。說的簡單些就是猜作者的想法,然后由閱卷老師給分。我一直討厭這樣的題。我想說的是每一個寫東西的人的確有自己的想法,但就是寫手自己許多年后再去看自己的文章都不一定會有當時的心情與想法。閱卷的老師又怎么可能知道作者真正想表達什么?既然不知道,那文字這種東西,不管怎么理解都不該有錯,因為每個人就該有每個人的想法。譬如我寫這本書可能是想表達這個,但有人卻從中看出了那個?我們誰錯了?我們都沒錯。文章這種東西,不管載多少道,只要看文章的人理解出自己的道就行了,那有對錯之分?沒有對錯,閱卷的人憑什么扣分?除非答題的人回答的實在與文章無關,就像讀三國卻寫宋江娶林黛玉這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