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撿寶 > 第466章 樓蘭古國
  “好!”

  “好!”

  “好!”

  姚教授四人,激動的一連說了三個好字。

  接著,四人賣力的鼓起手掌。

  掌聲如雷鳴,經久不息。

  “小濤,就憑你這番話,今天我老姚把話給你放在這里了,有需要用得到我老姚的地方,盡管開口,我老姚就算是拼了這把老骨頭,也絕不會皺眉頭一下!”

  “沒錯,還有我老趙……”

  “我老孫……”

  “老謝……”

  足足許久之后,姚教授四人才停了下來,然后就見四人接著拍著胸口保證道。

  一字一句,發自內心、發自肺腑的聲音,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他們相信,不僅是他們,無數的九州人只要知道了王小濤心中宏愿,也都會如此。

  “百年崢嶸,百年聚散!”

  王小濤接著感慨的說了這么一句,算是對九州最近百年的歷史,做了一個總結。

  其實這些年,九州人都一直在致力于國寶的回歸,不少人更是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不僅是金錢上的付出,更包括時間和精力上的投入。

  本世紀二十年代,11月1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次的文物回國,經過二十五年的不懈努力,68件珍貴的文物,順利從不列顛運回國內。其中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起到清朝,其中更是不乏唐宋元明時期的名貴瓷器和雕塑。

  次年7月24日,晉省原城舉行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式,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在歷經了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百年時光后,終于回到了原屬地,這是第一件從東瀛狗手中回歸天龍山石窟的珍貴流失文物,意義重大。

  佛首運抵天龍山的一瞬間,更是出現了霞光滿天,彩虹當頭的神奇一幕!

  說起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佛首的回歸,就不得不再次提起東瀛狗古董商,山中商會的會長中寧次郎,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的盜鑿,正是出自山中商會會長中寧次郎之手,足足超過二百四十尊雕像被盜,幾乎是所有雕像的頭部、甚至是造像全身被盜運至東瀛,其破壞程度為九州石窟寺中最為慘烈。

  等等等等,近些年隨著祖國的偉大復興,一代代九州人們的努力,有越來越多的國寶回國。最著名的當屬圓明園十二銅首中,牛、虎、猴、豬、馬、鼠和兔首,這八大獸首的回歸。

  其中牛首、猴首和虎首,是千禧年四月出現在港城春季拍賣會上,分別被國家保利集團以774.5萬港幣、818.5萬港幣以及萬港幣拍下,之后無償捐贈給國家。

  這樣三件銅首的回歸,成為了圓明園獸首回歸的開端,03年豬首被澳城賭王何鴻燊以700萬港幣拍下,捐給國家保利藝術博物館;07年蘇富比拍賣會上,何鴻燊又以6910萬港幣的天價,拍下馬首捐贈給國家;13年法蘭西皮諾家族,在京都城宣布無償向九州捐贈鼠首和兔首。

  可惜的是,余下的狗首、雞首、蛇首、羊首,如今依舊下落不明;龍首的話,08年在法蘭西把戲拍賣會上,被一位九州人以2400萬元購得,后傳言09年被九州臺城的一位收藏家王度所收藏,不過具體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無論是從不列顛回歸的68件文物,還是從東瀛狗那里回歸的北壁主尊佛首,還是圓明園七大銅首的回歸,對于國家和民族而言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

  是我們九州歷史上那段恥辱歲月的見證,它們不僅體現了咱們九州集大成者之工藝,更能夠時刻警醒我們勿忘國恥,同時也體現了當代九州的強大,更向世界展現了九州民族強悍的匯聚力。

  “姚教授,咱們考古學院是不是要有什么考古工程?”

  收回思緒,王小濤接著問起了自己關心的問題。

  瑯琊王氏,隴西李氏,九州傳承上千年并且一直傳承到現在的十一大名門望族,一下子就出現在了考古學院兩個,這讓王小濤不得不相信,一定是和考古學院的考古工程有關。

  若是能夠在姚教授這里得到肯定的答案,也算是印證了他之前的猜測。

  那樣的話,這個武道者的世界,也就真的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小濤,這件事情呢目前還是機密……但你小子問了,老頭子我肯定不會隱瞞。”

  姚教授稍稍遲疑了片刻后,說了這么一句。

  “姚教授,您要是為難的話就算了。”

  王小濤慌忙說道。

  “沒事,反正都是要馬上公開的了,不礙事。”

  姚教授表示無妨,接下來由考古學院配合國家,即將開展的重大考古工程的對外公布,也就是最近這段時間的事情,只是具體的日子還沒完全確定下來罷了,所以透露給王小濤也沒什么。

  “哪里?”

  王小濤再次響起的詢問聲中,整個人已經是前所未有的期待。

  能夠被姚教授成為機密,然后還是配合國家的重大考古工程,這讓王小濤有絕對的理由相信,此次的考古一定是非常重大的考古工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乃至是對后世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樓蘭古國。”

  古樓蘭王朝,本是一個只存在與史書記載中的王朝,直到上世紀才被證明真正存在,是一個絲綢之路上的小國,但是卻因為位居重要位置,非常富裕。

  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公元前176年建國,公元630年消失,一共持續了八百多年,然后卻因遭遇一場巨大的變故,一夜之間,整個古樓蘭王朝便被漫天黃沙傾覆,從此消失在了沙漠地底,無數的瑰寶也都隨著古樓蘭王朝的傾覆沙漠地底,而被深埋,再也無法得見天日。

  不過這并沒有得到歷史學家的證實,只是一種猜測,另外在圈子里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樓蘭古國的消失是因為有人感染了瘟疫,然后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樓蘭古國所有人都被感染瘟疫死去,樓蘭古國自此消失。

  但根據后世的考古發現,第一種可能性最大。

  關于樓蘭古國的傳說很多,但無一例外有一點是完全相同的,即樓蘭古國作為九州古代絲綢之路的西域樞紐,這里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然后樓蘭古國又盛產奇珍異寶。

  可以說,一個小小的樓蘭古國,就是古代東西方文明的八百年間的匯聚,被傾覆在地下的,是無數東西方的瑰寶。

  “樓蘭”之名始起于《史記.匈奴列傳》,漢文帝前元四年,冒頓單于在給漢文帝的信中提及樓蘭:“定樓蘭、呼揭、烏孫等周邊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請引弓之民,并為一家。”

  《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鄯善當漢道沖,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

  漢元鳳四年,漢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傅介子刺其王,更其國名為鄯善,王都南遷,樓蘭便成為兩漢政權戍守屯墾的重地,漢朝軍隊屯軍伊循,穩定樓蘭。

  東漢時期,中央政府開辟敦煌到伊吾的“伊吾道”,作為客商、軍旅的東西交通線。

  曹魏時期,中原政權幾位重視與樓蘭的關系,在樓蘭城設置西域長史,統轄西域,自東漢衰落的樓蘭,再次中興。

  魏晉時期,來往于東西方的客商大都要經過樓蘭,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在此時的樓蘭達到巔峰,樓蘭古國也達到了一個興盛的極點。

  清光緒二十六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泊西部探測時,發現一座古城遺址,經發掘被證明為樓蘭古城。

  二十七年,斯文.赫定開始對這座古城進行發掘,最先發掘出土的是一些毛氈、錢幣、桃片之類的東西。之后隨著發掘的不斷展開,又有大批的漢文、木簡、紙文書,以及一些精美絕倫的絲綢、毛織品和木雕飾件的出土。根據在遺址內發現的漢文,將此城稱為樓蘭。

  三十二年,斯坦因進入羅布淖爾荒原及樓蘭古城,雇傭數十名民眾,在樓蘭挖掘十一天,獲取大量文物。后又在樓蘭古城中發現米蘭佛寺,并進行挖掘,帶走諸多佛教珍寶,最為著名的為有翼天使畫像。

  民國三年,斯坦因重返樓蘭,再獲大量珍寶文物。

  民國十六年,聯合西北科學考察團,奔赴樓蘭古國遺址,開展綜合考察工作。

  民國十九年,九州人黃文弼走進樓蘭地區,但因羅布泊大水,未能涉足。

  上世紀三十年代,西方學者羅布淖爾荒原、樓蘭等地的考古,對樓蘭古國遺址造成巨大損壞。

  上世紀七十年代,疆城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三進樓蘭古城和孔雀河岸,進行調查發掘。

  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州科學院疆城分院進行羅布泊科學考察。

  上世紀八八年,組建古樓蘭遺址文物普查隊,找到“斯坦因編號”的lk海頭古城,和ll兩座古城,同時測繪了兩座古城的地形圖,采集了珍貴的文物標本,填補了撾國考古工作者在古樓蘭考古中的空白。

  本世紀二二年,《樓蘭考古調查與發掘報告》出版面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