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大明皇長孫! > 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
    在和大孫一起經歷過這么多事情之后,朱元璋如何看不出大孫的想法。

    只是看這個章程里的一些簡單描述,朱元璋就知道大孫實行的主要方向。

    其實驛站對于大明財政的負擔,朱元璋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他深知驛站的重要性,是絕對不容許有任何缺失存在。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驛站就是皇權的延伸。

    有驛站的地方,才是叫做真正的大明疆土。

    即便是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去維持整個驛站的運轉,朱元璋也是在所不惜。

    其實到了現在,朱元璋對于驛站也有擔憂,他很擔心那個子孫不得行,對驛站忽視,甚至是裁剪,撤銷驛站。

    朱元璋的擔憂,實則在大明末年,成了現實。

    明末崇禎為了節約朝廷的開支,便把很多的機構取消和合并了,他認為這個驛站機構是可有可無的,于是下令將他撤掉。

    驛站機構的撤銷讓李自成丟失了一份可以混吃等死的工作,李自成就這樣失業了,并且還欠了一屁股債,不得已為了能夠繼續活下去起兵造反。

    其實嚴格說起來,李自成的造反只是一個體現,最為主要的是,因為多代明朝皇帝對于驛站的忽視,不斷壓縮人員和開支,使得京師朝廷對地方的掌控開始衰落。

    若是此前,或者說其他人把驛站民用提出來,換來的只有朱元璋的勃然大怒,甚至是直接處死。

    但是大孫提出來,朱元璋就會沉思這其中利弊。

    不得不說,朱英在入宮之后做的這些事情,對于整個大明的影響太大了。

    不管是軍,政,民,都有著非常之大的變化。

    這些變化如春風化雨一般,逐漸的滲透,地方上暫且不談,單單就京師而言,已然是翻天覆地。

    前面這么多成功的案例在前,這也會讓朱元璋在面對大孫看似有些荒唐之舉的同時,不會一棍子給打死。

    朱英聽到老爺子這般詢問,眼中閃過驚喜。

    現在的大明在綜合國力各方面,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

    而目前的朱元璋,就大明而言,可謂唯我獨尊。

    朝堂上撤銷宰相制度后,胡惟庸等一系官員的覆滅,讓整個朝堂再沒有任何朋黨,可以去反抗朱元璋的諭旨。

    軍隊里,曾經的開國名將一個個老的老,死的死。

    藍玉這些都算是新生代的,而不是最初跟隨朱元璋的那一批。

    百姓,或者說士紳地主這些,那就更不用說了。

    驅逐韃虜,恢復中原,這等功績可得千古傳唱,經過起義的新地主階層,都是大明,朱元璋利益的擁護者。

    哪怕江南地區的那些豪紳世家心有怨恨,在強力賦稅,富民遷移,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也頂多是暗地里耍些上不得臺面的小動作。

    朱英很清楚。

    不管是多大的改革,只要得到老爺子的威望加持,那就定然可以推行下去。

    心中思索一番后,朱英回道:

    “爺爺,孫兒在查看戶部的財政支出后,發現整個驛站對于大明的負擔,非常之嚴重,甚至比都上軍餉開支的大半。”

    “可孫兒心中也很是清楚,驛站對于咱們大明,是絕對重要且不可缺少的。”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驛站的開支誠然可以承擔得起,可孫兒心中擔憂著,若是往后的大明,遇上天災人禍,亦或是其他問題。”

    “后世哪個不肖子孫,腦袋一熱,把整個驛站都給裁剪撤銷,那豈不是自毀我大明根基。”

    “所以孫兒就一直在想著,如果驛站能夠像爺爺定下的軍戶制度那般,能夠自行填補錢財開支,甚至還能有所盈余。”

    “那后世子孫對此,自當只有看重,而沒有忽視之憂了。”

    朱元璋聽著這話,心里頭非常的欣慰。

    常言道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看來,已經是非常不錯了,曾經還缺銀子花銷,現在大孫基本上也解決了這塊問題。

    大明寶鈔的價值,也不在不斷的上漲之中,按照目前的情況,要不了多久,便就跟金銀同價了。

    大孫能夠不斷的去探索未來大明國運之事,這說明具備長遠目光。

    有孫如此,爺亦何求。

    不過作為皇帝,朱元璋自然不會說輕易答應,多少也得提點幾句。

    “大孫當知道,驛站營收之處,無非在于道路關隘,貨物運輸,而其中收益最大者,唯有商人。”

    “商人不事生產,若天下云從,何以安國。”

    聽到老爺子的話,朱英思索片刻后道:“重工興商。”

    “目前商人禍端在于囤貨居奇,投機倒把,妄圖不勞而獲,孫兒重制大明律,另立大明民法章。”

    “但凡擾亂市場,哄抬物價,以暴利為營者,皆為觸犯,處以罰金勞役之刑。”

    “商業應該得到有效的引導,在往后的商業建設中,當以工業造廠為主,開房民辦,盈虧自負。”

    朱元璋聞言,陷入沉思。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數千之中原階級。

    現在大孫做的事情,卻是要把工商業扶持起來。

    對于朱英來說,自然知曉這是大國興起之必然,而對于朱元璋來說,卻是一條看不到未來的嶄新道路。

    “老兄弟,你也跟著咱一起走過來,對于此事如何看。”

    思索間朱元璋的目光掃過背景板的湯和,便就順口問道。

    湯和聽到這話,相當無語的同時,也有些震驚。

    朱元璋是個什么性子的人,湯和最為清楚,對于商人,從小就是深惡痛絕,恨不得全部殺之。

    從大明開國以來,對于商人種種打壓的措施,就非常的清楚。

    現在太孫提出興商之舉,竟然沒有讓陛下勃然大怒,反而思索其中的可能性。

    這完全又是一個馬皇后呀。

    心里頭有些慰藉,至少陛下不會跟從前那般嗜殺了,身邊也能有可以勸阻之人。

    只是這話,肯定不能說的,便就拱手作揖道:“老臣聽著陛下跟太孫談論商道之事,只感覺云里霧里,似懂非懂。”

    “或許是老臣年邁,腦子有些糊涂了,對于此事,真不知曉該如何回答。”

    聽著這話,朱元璋原本想要斥責幾句,不過看著湯和的老態,想起方才一起聊的幼年往事,心里頭不剩唏噓。

    嘆息道:“誒,咱們都老了,現在這天下,也該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大孫吶,你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是對是錯,也沒多大關系,即便錯了,往后再改,也是來得及。”

    湯和聽著這話,頗有些無語。

 &     方才在乾清宮的時候,是誰還在炫耀自己寶刀未老來著。

    回想起來,也就相差兩歲,可這身體,何止相差十載。

    十年前的自己,可也是這般龍精虎猛的。

    只可惜,兒子一個個戰死,剩下兩個獨苗孫子。

    如今整個湯家,頗有些后繼無人,自己這殘破身體,已是有心無力了。

    想到這里,湯和一臉哀傷。

    朱元璋看著湯和哀傷的神情,以為是有所同感,想起現在湯家的情況,對這個曾經并肩作戰的老兄弟,又多了幾分憐憫。

    “老兄弟,你那大孫如今也差不多是及冠的年紀了,你看咱這邊,可有中意的孫女,咱們便就再結一次親家吧。”

    朱元璋想了下說道。

    聽到這話,湯和面色驚喜,連忙跪下磕首:“謝陛下隆恩。”

    湯和沒有想到,今日竟然還有這般意外之喜。

    早些年,湯和的長女,就嫁給了十皇子朱檀。

    比起朱標,朱棣,朱允炆這些人來說,十皇子朱檀的名聲很小,甚至歷史記載也不多。

    然實際上,朱檀是生母是郭寧妃,從小就非常得朱元璋的寵愛。

    郭寧妃先前生了兩個女兒,直到洪武三年,才有朱檀的出生,那個時候還沒有長孫朱雄英,太子朱標已然十六歲及冠,可獨擋一面。

    自然這個小兒子,朱元璋要疼愛得多。

    馬皇后沒有母族親戚,后宮之中,若論母族勢力,自然是郭寧妃為第一。

    她的兒子,得百般寵愛。

    朱檀僅有兩個月的時候,就冊封其為魯王、賞賜封地。

    從小也不負眾望,不僅是天資聰穎,且成長得風度翩翩,喜愛讀書作畫,滿腹經綸得學士夸贊。

    十四歲時,朱元璋就讓湯和長女與其成婚。

    成婚同年十月,朱檀和湯氏便就一同就藩山東兗州。

    就藩的時候,朱元璋還特意將兗州升為兗州府,共轄有四州二十三縣,在山東六府中轄縣僅次于濟南府,也就少了兩個縣城。

    只是年幼的朱檀,并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皇宮自然有所保護,可在藩地,聽信方士讒言,癡迷煉丹,聲色犬馬,荒廢政務。

    大肆揮霍勞民傷財,為方士提供各種便利,只為能煉制出長生不老丹藥。

    而在服食大量丹藥后,朱檀身體日漸衰退,且出現很多副作用。

    朱檀不但沒有察覺,反而求方士秘方。

    方士被逼之下,只得出一道偏方,只是這偏方,須以九十九童子下體為藥引,方可練成。

    朱檀再是荒唐,在這件事上也不敢如此糟蹋律法。

    可湯氏知曉后,救夫心切下,指派親信,抓捕男童。

    大明自是重男輕女,很多男童往往是家里傳宗接代的獨苗,這般不到兩月,事情就已經鬧到京師朱元璋那里去了。

    在明京師刑部官員前往,暗中更有錦衣衛徹查,不過短短數日,便就水落石出。

    如此惡劣之事,竟是愛子所為,朱元璋大發雷霆,下旨降罪,以正朝綱。

    只是郭寧妃哭訴求情,又念在朱檀也是受奸人迷惑一時糊涂,朱元璋心軟之下,便就處以髡刑。

    髡刑其實就是將犯罪之人的頭發剃光,侮辱的性質更大。

    當然,作為十皇子,更是藩王,自然不會全部剃光,差不多也就是割發代首的意思。

    但湯氏可就沒有這么好運了,即便她的父親是湯和。

    最終因過于惡劣,且為主謀,便處以凌遲之刑。

    朱檀長期服食丹藥,早就毒素入骨,藥石無用。

    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年僅二十歲的朱檀薨逝。

    雖說死得荒唐,但終究是郭寧妃唯一的兒子,這個時候的郭寧妃年歲已大,再無生育能力,懇求之下,以皇室最高標準厚葬。

    朱檀生前酷愛琴棋書畫、文墨紙硯,郭寧妃便尋來宋代名琴,千古琴譜,昂貴名畫、古書滿筐為陪葬品。

    朱元璋則令能工巧匠,打造九龍王冕。

    而湯和這邊,哪怕是信任的老兄弟,因湯氏之故,也再無結親可能。

    更因為郭寧妃有所怨恨,雖未明言,關系自越發淡薄。

    朱檀得寵不驕,和眾兄弟關系不錯,這也就導致即便是朱棣奪得皇位后,湯和后人也不好過。

    湯和次女嫁與開國功臣德慶侯廖永忠之子廖權。

    生下廖鏞、廖鉞二字。

    而兩人之師,正是方孝孺。

    就因方孝孺那句:你便誅我十族又如何,便就牽連到湯和次女身上。

    曾經的國公之女,不僅兒子被殺,就連自己也被罰入教坊司為奴。

    便就這些因素導致,在此后湯家,雖有子嗣,卻猶如被遺忘一般,再無人繼承爵位。

    信國公一世一代而終。

    英宗年間,湯和玄孫湯杰請求繼承爵位,朱祁鎮以信國公已四十年無人繼承為由,將湯家除爵。

    直到碰到寬厚仁慈的明孝宗朱佑樘,多方運作之下,五世孫湯紹宗,于嘉靖十一年續封靈璧侯,允許世襲。

    五代之后,于南明降清。

    湯和的驚喜,并非是結親之事,而是意味著陛下那句再結親家,說明曾經的恩怨便就算作過去了。

    即便是郭寧妃那邊,也算是給了湯家彌補的機會。

    畢竟從出發點來說,長女湯氏行為雖惡,可也算對夫忠誠。

    “起來吧,這地涼,莫要再傷了身體。”

    “曾經的那些荒唐往事,過去了便就過去了。”

    朱元璋看著不斷在地上磕頭的湯和,伸手扶起說道。

    此時抬頭的湯和,已然是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朱英朝著郭忠使了個眼色,郭忠立馬拿來絹帕。

    湯和擦拭之后,作揖道:“老臣失禮了。”

    朱元璋拍了拍湯和肩膀,想起這位老兄弟對自己的提拔之恩,而后數十年征戰,落下滿身病根,僅僅比自己大兩歲,便已是風燭殘年。

    不由嘆道:“早些養好身子,咱還盼著你多活幾年吶。”

    老爺子和湯和走后。

    看著這一切的朱英,有些感傷。

    不過很快重拾心情。

    如今有了老爺子的首肯,那么接下來對于整個大明的建設,完全可以大刀闊斧起來。

    隨著番薯等高產作物的播種,水泥的出現。

    工業的種子,已然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