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風起明末 > 第一百五十章:闖軍
  崇禎九年,三月七日。

  漢中府、興安城。

  作為漢中府東部的第一大城,興安城多年以來一直都是熱鬧非凡。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如今興安城內各條大街巷均看不到店鋪開張。

  興安城內氣氛壓抑,來往行人寥寥,車馬零丁,就是街坊之中偶爾見到的行人也多以女子居多。

  這一切的緣由,皆是因為闖軍的前鋒如今已至城外。

  城內的青壯男丁全都被征集了起來,前去四方城墻協助守城,充實城防。

  城內僅僅只留下了少數的衙役,他們帶領著些許的民兵在城內維持秩序。

  城外闖軍先鋒步騎交加,足有萬人之數。

  大隊身穿著灰甲的闖軍馬隊,自興安城外的原野之上呼嘯著席卷而來,遠遠的傳來一聲聲猖狂的大笑。

  人上一萬,無邊無沿;人上十萬,徹地連天。

  舉目望去,只覺得漫山遍野盡是敵軍,黑壓壓奔來了不知多少的騎兵。

  闖軍步隊散布而行,在其后曳枝場塵,作疑兵之狀,讓人看不清其后情況。

  城墻之上,陳望站在垛口的位置,雙眉緊蹙,冷眼注視著城外的漫卷而來的闖軍。

  饒是經歷了無數場的大戰,甚至多次親身領兵上陣。

  但陳望看到那一面面繡著“闖”字的大旗仍然是忍不住心跳加快。

  明末一眾農民軍之中,后世之中被大部分人所熟知的人就是李自成和張獻忠。

  但是實際上真正應該被記住的人應該是高迎祥。

  明末流寇之中,唯一能夠被稱得上的領袖,稱得上豪雄的人,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王嘉胤。

  王嘉胤起義后,響應者蜂擁而至,而后更是連敗圍剿官兵。

  當時整個陜西的義軍都遵從王嘉胤的號召一起共同行動。

  在王嘉胤的領導之下,烽火燃遍了整個陜西,并蔓延到晉、寧、甘三省。

  另外一個人,則是高迎祥。

  在高迎祥死后,原本已經快要合成一股的農民軍,并且在不久之后走向了分崩離析。

  高迎祥當時在一眾農民軍之中的威望極高。

  在他死后,有很多人都心生絕望,乞撫投降者的七十二營營首不計其數。

  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雖然在史書上留下了的篇幅遠比高迎祥更長。

  但是他們兩個人卻是遠遠不及高迎祥。

  在王嘉胤和王自用死后,是高迎祥站了出來,穩住了即將分崩離析的三十六營。

  也是在高迎祥的領導之下,民變隊伍才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壯大。

  但是當高迎祥死后,無論是張獻忠,還是馬守應、李自成,都沒有能夠挑起七十二營的大梁。

  自此之后,明末的農民軍變一直處于分裂的狀態,彼此之間互相不服,雖然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聯合在一起,但是卻都是貌合神離。

  李自成并非明主,面對不愿意臣服他的人,他的心中想的并非是如何去使其歸順,而是選擇用最為簡單的辦法去處理——殺!

  崇禎十四年,張獻忠在信陽落敗,投奔李自成。

  李自成想要張獻忠從此以后成為自己的部曲,張獻忠不從,李自成便準備直接將其斬殺。

  不過后面又在羅汝才的勸說之下產生了猶豫,當斷之時不斷。

  最后張獻忠趁夜逃走,就此產生了恩怨。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為了統一領導權,更是直接斬殺羅汝才和賀一龍,吞并其麾下的部眾。

  正是因為這樣簡單的粗暴的處理方式,也為李自成之后的敗亡埋下了禍根。

  陳望面色凝重,雖然城中有他麾下的六千多名軍兵,但是這并不能給他帶來多少的安全感。

  城外闖軍陣中煙塵滾滾,聲響動天,號鼓之聲幾乎一刻未停。

  城墻之上一眾軍民皆是心中驚懼,恐慌不已,有膽小者甚至是已經是雙腿抖如篩糠。

  闖軍斥候騎兵呼嘯著掠過城墻,他們仰仗著麾下的戰馬奔馳迅速,在興安城外不斷的游走著。

  時不時突然縱馬突進,然后向著城墻之上射來一箭。

  雖然射來的箭矢根本沒有造成什么殺傷,但還是使得城墻之上守城的民壯慌亂不已。

  闖軍的騎兵浩浩蕩蕩呼嘯而去,他們并沒有攻城。

  擺出巨大的聲勢,他們于城東十三里外的一處高地之上扎下了軍營。

  過了兩日的時間,到了三月十日的午時。

  高迎祥的主力大軍出現在了興安城的城外。

  官道之上隊列蜿蜒,軍馬密集,綿延無際。

  如果從高空看下去,興安城外的官道之上盡皆布滿了裹著灰色頭巾的軍兵。

  不同于普通的亂哄哄的流寇,這些軍兵在行進之中出奇的沉默。

  一眾軍兵列陣而行,一桿桿被其抗在肩上的長槍。

  無數長槍匯聚在一起宛如鋼鐵鑄就的森林,槍尖斜指,在陽光之下泛出點點寒芒,攝人心魄。

  大軍浩浩蕩蕩,宛如奔騰怒號的黃河之水一般,兇猛暴戾。

  肩扛著長槍的闖軍步隊滾滾向前,很快便在興安城外的原野之上匯聚成了一片片綿綿無際的槍戟之林。

  前陣的闖軍步隊已經鋪滿了整個正面,而后方的闖軍大隊還好像無窮無盡一般,自遠方的地平線之上不斷的涌來。

  即便遠在三里之外,但是自闖軍的隊列所散發出的肅殺之氣仍是撲面而來,

  感受這撲面而來的壓力,東關之上一眾民兵皆是面色蒼白戰戰兢兢。

  陳望向著左右看去,城墻之上他麾下的一眾的軍兵神色各異。

  跟隨著他一路征戰而來的老兵雖然有面帶些許懼意的人,但是他們的目光卻沒有多少的動搖。

  而那些新募的軍兵之中大部分人的都臉色難堪,難掩畏懼之色。

  有渾身顫抖者,有低頭垂首者,有呼吸急促者。

  但也止步于此,他們仍然站在崗位之上,沒有人敢擅動。

  但是城墻之上的一眾民兵卻是畏懼不已,一個個皆是面色蒼白,有的忍不住小步向后退卻。

  上過戰場的民兵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那些被征集而來的民壯。

  陳望沒有下達什么軍令來做出應對,戰場就是是最好的練兵場。

  守城戰不比野戰,闖軍就是再強,他們也沒有辦法飛過城墻直接進入城中。

  闖軍遠道而來根本就沒有多少的攻城器械,就是最為簡陋的云梯都要制作很久。

  在明末起義的初期,農民軍攻城采用的方法都是最笨和最簡單的方法。

  一是云梯,二是地道,他們連攻城車都沒有。

  這里是云梯還不是那種大型的可以裝載大量軍兵,甚至梯身還帶著倒鉤的攻城云梯,而是那種最為簡單的長木梯,竹梯。

  明末之時記錄流寇攻城,很多時候都出現過“云梯穴地百道并進”。

  聽起來很厲害,實際上就是蟻附攻城,拿著人命去堆,拿著人命去填。

  亂世之中,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

  密密麻麻的闖軍恍若蝗群一般漫卷而來,先鋪滿了整個正面。

  但是當其鋪滿了整個正面之后,浪潮并沒有停止流動,

  浪流繼續涌動蔓延到城南,城北,宛如口袋一般將整個興安城裝入其中。

  陳望掃視著城外正在緩緩展開的大部闖軍,在經歷了短暫的失神之后,他已經是恢復了平常的心態。

  闖軍流寇之中將軍官稱為管隊、掌盤,雖然稱呼不同,但實際上和明軍的軍制相差不多。

  不是按照營哨制改編,就是按照旗局制,所謂的管隊、掌盤等等稱號也在明軍之中有其對應的職位。

  在前期的時候,各地的流寇良莠不齊,編制雜亂。

  但是隨著大批的活不下去的明軍反叛加入之后,他們也逐漸開始了有了秩序,定下了編制,戰力也開始變得強悍了起來。

  闖軍更是其中的精銳,高迎祥采用的軍制就是延綏鎮鎮兵的軍制。

  最底層的單位為隊,每隊滿編十二人,設隊長一人,副隊兩人,配隊旗一面。

  城外闖軍陣中,密布旌旗,根本難以勝數。

  粗略估算之下光是正面的闖軍旗幟數量就已經是超過了四千多面,也就是四五萬人數,掠過正面去南北的軍兵也不在少數。

  這還沒有算后續的人數,滯留在洵陽的人數就已經有了十多萬人。

  恐怕跟隨著高迎祥一起進入漢中府的人數會超過二十萬。

  “四城協防民壯已經全部安置妥當,每營三千人,共分十營,循環協防。”

  就在陳望觀察敵情的死后,一名頭戴著鐵尖盔,穿著罩甲武將走了過來,垂首低聲稟報道。

  罩甲的甲葉露在外面,只要行走活動便會鏘鏘作響,雙臂皆帶著環鐵臂甲,鞓帶上掛著一把腰刀。

  那武將不是別人,正是興安千戶所的千戶杜武剛,差不多三十多歲的年紀,面色略黃,虬須鷹目。

  杜武剛的千戶并非是世襲而來,前興安千戶所的千戶死在了王成的手上,杜武剛原是興安千戶所的副千戶。

  拿著五十六顆流寇的首級比過了另外一個千戶,靠著軍功拿下了正千戶的官職。

  杜武剛的身后跟隨著二十多名家丁,這些家丁皆是身穿著對襟布面甲,頭戴著高頂頓項盔,配刀帶弓,氣勢不凡,只看一眼就知道是上過陣見過血的悍卒。

  杜武剛麾下衛軍共有八百多人,這個數量已經是算得上多了。

  同為千戶,關啟林麾下可沒有這么多的衛軍,也沒有這么多的家丁。

  陳望視察過杜武剛統領的衛軍,比起關啟林麾下的那些乞丐兵,杜武剛麾下的衛軍要稍微好一些。

  起碼有半數還戴著紅笠軍帽,青衣戰裙外也能披個褡護,雖然衣甲頗為破爛,但起碼還有。

  “四郊的百姓、牲畜、糧草都已經全部搬運入城,眼下正在清點,預計晚間就能清點完畢。”

  “城外水井也已經盡數用土填掉,不過闖軍來的太急,周邊的林木只砍伐了一半。”

  填埋水井,砍伐林木都是小事,這些都陳望下的命令,為的就是堅壁清野,盡可能的制造麻煩,延緩闖軍的攻城速度。

  陳望轉過頭看著杜武剛,皺眉道。

  “那些入城的百姓安置在城內的中央地帶。”

  “無論是城內居民,還是城外的居民都不允許靠近四方城墻,膽敢靠近城墻城門者,一律按照通敵處理。”

  大部分被流寇攻破的城池,基本上都是因為內應的緣故。

  張外嘉就是這樣死在李自成的手上,還有歷史上的諸多教訓,陳望自然是更加小心謹慎。

  如今直屬于他麾下的軍兵共有六千三百人,其中有兩千多人都是新兵,在這一段時間都只是經歷了簡單的隊列訓練和軍陣訓練。

  民兵共計一千余人,原本是有兩千人左右,不過其中有一千人被陳望調去了洵陽。

  征集而來協助防守的民壯倒是有三萬多人,但是這三萬多人之前根本就沒有上過戰場,甚至很多人連武器都沒有。

  這些民兵和民壯在這一段時間,都被陳望調去和自己麾下的新兵一起集訓。

  因為時間的緣故,他們并沒有訓練多久,但是也比沒有訓練要強,起碼一個個的站姿都還行,也明白了什么叫做隊列,什么叫做軍陣。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真讓其拿著武器,去和流寇野戰,戰場絕對是往一邊倒的情況,絕對只有被屠殺的份。

  不過有城墻遮蔽和防護,只要指揮得當,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興安城作為州城比起一般縣城的城墻更為高大。

  城墻高兩丈五尺,內外加砌磚石。

  四方城門皆有甕城及城樓,因為常遇河水上漲,因此城池之四周筑有城隍瀉水。

  不僅外有護城河,還環城開鑿城壕,為了準備接下來的戰事,陳望還命人繼續加深加寬,如今的環城城壕寬兩丈,深七尺。

  闖軍就是想要填平城壕,都需要花上不少的氣力。

  等到他們填平了城壕進攻的時候,還要再想辦法越過護城河。

  四方城門皆有甕城及城樓,因為常遇河水上漲,因此城池之四周筑有城隍瀉水。

  為了準備接下來的戰事,陳望還命人繼續加深加寬,如今的環城城壕寬兩丈,深七尺。

  ……

  兵科都給事中常自裕上言:

  “流寇數十萬,最強無過闖王。彼多番漢降丁,堅甲鐵騎。”

  “賊渠九十人,闖王為最強,其下多降丁、甲仗精整,步伍不亂,非他鼠竊比。”

  “宜合天下之力,懸重購必得其首。第獲闖,余賊不足平。”

  盧象升上言:

  “闖王又第一稱強,誰能當者?豫楚必將鼎沸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