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督撫天下 > 第五十章 衍圣公府(孔府)
  不想到了衍圣公府之前里許,只見得一路左右,俱是白幡林立,近得衍圣公府門前,眼看門檐柱上,也均系滿了白帛。想來是衍圣公府之中,近日竟有人故去。阮元也暗生悔意,南下之前,他一直想著主試事宜,雖然曲阜是必經之地,卻未能打探周全,只怕到了這里,竟遭人數落一番。

  到得門前,門房眼看來人均是儒生打扮,也自客氣,走上前問過阮元等人來歷。阮元便取了官牒文書,說明山東學政身份,告知門房,言及若蒙衍圣公不棄,還望相見。

  誰知門房卻道:“回過阮大人,我家老爺他……已經于半個月前故去了。眼下是二老爺家的公子入繼了大宗,繼任衍圣公的事,我家也和皇上上奏過了。只是皇上雖準了小公子入繼大宗,這繼任衍圣公的詔命,卻還沒到呢。所以阮大人,眼下我們衍圣公府,卻是沒有衍圣公的。”

  阮元聽了,也不覺有些驚訝,細細問來,才得知其中緣故,原來之前的衍圣公,乃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后裔孔憲培,就在這一年,孔憲培因為染病,年僅三十八歲就不幸過世,家中也無子嗣,衍圣公的嫡系便即斷絕。是以孔府只好選了孔憲培之弟孔憲增之子,前來承繼孔氏大宗,并繼任下一代衍圣公,這位即將被補任衍圣公的人叫孔慶镕,時年只有七歲。所以這時孔府事宜,便暫由其生父孔憲增做主。

  眼看山東學政大駕光臨,孔府其他的門房也紛紛向內通報,不過一盞茶時間,一位身著素服的中年儒生走了出來,眼看這人相貌俊朗,雖然身形文弱,舉止之間,卻自有規矩,不逾禮法。這人見了阮元,也上前作揖道:“新任學政蒞臨衍圣公府,自是我府中之幸,只是家兄衍圣公半月之前,不幸薨逝。眼下家中招待,定有不周,還望阮學使見諒。”聽這人言語,當是前任衍圣公之弟孔憲增了。

  阮元也連忙回禮,道:“孔先生,此事若說有所不妥之處,還應是下官了解不周。下官初到山東,原是因主試之事而來,忘了先行通報貴府,以至今日前來,竟未能預備致奠之物,實在慚愧。下官自當先行歸去,待致奠之物齊備,再來拜訪才是。”

  說到這里,阮元不禁暗暗想到,孔憲增居然未曾問及自己為何不知臨喪之事。略低下頭一看,方才清楚。原來此時距江彩過世,才只過了十一個月,自己身上猶是青衣素帶,想來孔憲增是以為自己已做好了吊喪的準備,故而不問。這般回想,心中也自慚愧。

  孔憲增見阮元本是臨喪之服,自然并無不滿之心,又見阮元言語誠懇,不僅未加責怪,反而十分欣慰,道:“阮學使既要行禮,自是一番心意,我卻之不恭。只是今日阮學使來都來了,若是就這般回去,反顯得我們待客不周了。其實阮學使今日前來,卻也并無不妥。阮學使看著也不過而立之年,卻得以位列京卿,提學山東,想來阮學使才學之上,是有過人之處了。”

  阮元也只好回道:“回孔先生,在下于經史之道,確是一直用心勤學。但自古有言,百聞不如一見,平日所學,雖知禮器儀范之大端,具體所見,卻是不多。這次前來衍圣公府,也是聽聞府中上古禮器,所備俱詳,是以想著觀瞻一番。而且久聞齊魯之地,金石所遺眾多,可備乙部參考之用。所以在下也想著,若能集山東金石文字,詳加修訂,定當有功于后世。衍圣公府千年詩禮之風,自是山東之冠,若能得孔先生不棄,令在下得以詳校,在下自當終生感念。”

  孔憲增點頭道:“阮學使言及金石之事,其實來得正好,就在兩個月前,城中有人偶得一塊石碑殘片,他們覺得我衍圣公府既是金石畢集之處,便將這殘片送到了我們府中。只是這殘片之上,語焉不詳,若是阮大人不嫌事煩,還要請阮大人指教一番。”說著便喚來幾個家丁,讓他們陪著阮元進了衍圣公府,繞過正殿,來到一處偏廳。正好看見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在兩個家丁陪同下從廳里走出。小男孩見了孔憲增,也上前道:“爹爹安好。”

  看來這個男孩,便是未來的衍圣公孔慶镕了,孔憲增也走上前來,對孔慶镕道:“慶镕,這位是新任的山東學政,阮伯元阮大人,是你長輩,快過來問好。”

  但阮元卻想著,這個孩子畢竟是未來的衍圣公,應當自己先問好才對,便走上前來,先行禮道:“在下阮元,見過孔嗣公。”

  孔慶镕也回過了禮,看著阮元,卻不禁有些疑惑,向孔憲增道:“爹爹,這位阮伯伯看起來,也不過二三十歲的樣子,就已然做到了山東學政。那爹爹,這天下間最為聰明之人,是不是就是阮伯伯了?”

  孔憲增一時尚未回答,阮元聽了“阮伯伯”這個稱呼,卻也不禁心中無奈,只好和顏悅色,對孔慶镕道:“回嗣公,其實在下并非生而知之者,只是幼承家教,學而不倦,如此而已。雖先師所言,亦不強求于生而知之,在下盡心治學,若能知圣人之意,便也無憾了。”

  孔慶镕道:“阮伯伯無需自謙,聰明才智之人,我也曾見過的,但到了伯伯這班年紀,可沒有人做到學政這般地位,想來伯伯是天賦過人了。正好,這里有一塊新近出土的石碑殘片,爹爹看著殘片,已苦思了多日,一直不知其出處。阮伯伯既然好學,說不定會看出這殘片來由呢。”

  阮元也只好回道:“回嗣公,這石碑殘片,往往已遭滅裂,所遺文字,未必便能深究其本末,其實孔先生也無需為此煩惱。不過既然嗣公和孔先生都想著在下一解此殘片因由,那在下也就勉為其難,過去看看吧。”

  一行人進了廳中,只見桌上放著一片石碑碎片,上面有數行字跡,應是漢隸,阮元對書法亦曾精研,故而上前一看行筆之勢,便知是真跡無疑。只是其間每一行字,都所剩不多,眼看其中有兩個字,應是“廿七”,還有一行字,寫的是“熹平二年”,除此之外,其他幾行字各自說的都是稱頌之詞。想來這是一方東漢年間的墓志銘,墓主卒于熹平二年,年二十七歲,距離阮元這個時候,已經一千六百二十年了。

  孔憲增看阮元觀摩已畢,便道:“其實在下也想知道,這段殘片,究竟是何人墓志。或許便是我孔家先人,也未可知。只是這殘片之上,似無半點言語,涉及墓主姓名,故而還想請阮學使賜教。”

  阮元眼看這幾行殘句,自也不能立即便知此為何人,只好憑著自己史學功底,嘗試著推演一番,道:“熹平二年,距今一千六百二十年,此墓主彼時年二十七,便英年早逝,實在可惜。但如果由此反推墓主生年,則應是后漢孝桓皇帝建和元年。生于桓靈之世,想獨善其身,自也不易。至于身份,碑中有‘使君君國濟民’一句,按后漢之時,此地有魯國,那此人多半便是魯相了。建寧二年,魯相史晨曾留碑于孔府,距此時四年,此人應是史晨之后的魯相,若如此說來,多半并非圣裔了。”

  孔憲增嘆道:“想來彼時先人,也不會在本地為相的。能僅憑這若干字句,便聯想至此,非學識淵博者,不能為之。皇上點阮學使做山東學政,當是慧眼識人了。只是在下還想知道,這時我孔府又是哪一代子孫,其間有何事跡,還望阮學使賜教。”

  阮元想想,道:“熹平二年,原無大事,彼時圣裔聞名之人,當數先師十九世孫孔季將公,二十世孫文禮公和文舉公。此碑之前四年,正值第二次黨錮之禍,名士張儉避難于圣人之家,文禮公和文舉公傾力護之,是故張儉得以保全。后來事泄,牽連圣裔,文舉公年僅十余,卻慷慨赴難,乞愿代兄受死,兄弟二人為護名士,而爭相請命,天下聞之而感動。朝廷中人,雖多有不愿,然宦豎百般刁難,最終無奈,仍處決了文禮公。此后三十五年,文舉公亦因得罪曹操,闔門受難。亂世之下,其人可憫。”

  阮元所謂孔季將,是孔子十九世孫孔宙,文禮和文舉即是孔褒與孔融。眼看阮元如數家珍,將東漢末年孔氏掌故,一一言明,孔憲增自然大喜,道:“不想阮學使乙部之才,一精至斯,反是我孔氏子孫,對先人之事有所生疏了。阮學使,在下尚有一不情之請,望阮學使允準。七日之后,便是今冬的上丁祭日,若阮學使不棄,此次上丁祭禮,在下希望阮學使前來主持。這祭禮一向若是有學政蒞臨,便當由學政主祭,衍圣公助祭的,還望阮學使此番不要見怪。”

  所謂上丁祭禮,指的是每年仲冬上旬丁日,皆要祭拜孔子之禮。孔憲增向阮元求祭,確是誠心,但其中心思,他并未告知阮元,彼時距離上丁祭日還有七日,阮元主試曲阜,一二日便可主持完畢,若是阮元主試之后,徑自離去,就不屬于“學政蒞臨”。但孔憲增看著阮元畢竟年少,也想試他一試,便以石碑之事相詢,想著若是阮元能解此碑,或是言語中意,便將主祭之事相交于他,若阮元答不出,就送他離去,不再相擾。不料阮元學識如此精博,又兼禮數備至,他自然滿意,便想著與阮元結交為友,順便也將主祭之事交給他來做。

  阮元聽了,自然同意,道:“既然孔先生盛情如此,又兼舊例所在,在下自難相辭。只是在下也有一心愿,在下與恩師一向仰慕先師風采,故而想著到這衍圣公府觀瞻一番,若是得見府中金石禮器,自當不勝感激。在下歸館,自當親撰祭文,以至誠之心,相見于先師坐下。”

  孔憲增點點頭,道:“其實府中與朝中清要,歷來相交甚多,阮學使既然到了府里,帶學使前往觀瞻一番,也是我家應盡之儀。至于家中金石禮器,若阮學使有相詢之處,我也自當如實相告。”說罷,便帶著阮元和喬書酉,前往金石陳列之處觀賞去了。

  孔府舊藏金石,便即豐富,又兼此時得蒙乾隆親授十件內府周范銅器,眼看鐘鳴鼎食之狀,阮元和喬書酉也自然不住贊嘆。孔憲增又提議,孔府后宅園林,亦是曲阜上佳之景,不如也去一道觀看。阮元想想,此舉并無不便,也自應了,留下喬書酉和幾個家丁一起,在孔府積古齋記錄禮器文字。

  入得孔府后園,只覺花叢佳木,錯落有致,此時已是仲冬,并無花朵綻放,樹上也只剩少許枯葉,可花木石徑之間,卻自是一番精致氣象,花木不因石徑而凌亂無序,石徑之間,亦自有規矩。阮元看了,不禁暗自贊嘆孔府世家氣度,果然與眾不同。孔憲增父子卻似乎已經習慣,并未在意,眼看阮元走了半日,已有些疲乏,便帶著阮元來到一條石徑盡頭,眼看這里是個不大的偏廳,當是書房之屬。孔憲增勸阮元暫且在此休息一番,阮元自也應了。

  入得偏廳,只見廳西擺著數排書架,上面放滿了書籍卷軸。東邊角落之間,放著幾幅畫作。阮元在京中亦曾與翰林中善繪之人交往,對畫作略知一二,眼看畫上線條,甚是優美,只轉合之處,不免纖弱了些,想來作畫之人或是初習繪事,或是年歲尚輕,若這些畫作是孔慶镕所作,那他已是丹青之中少見的少年奇才了。

  畫作之外,東南墻上還懸掛著幾幅墨跡,字跡與畫作倒是頗為相似,筆勢開闊,絕無拘泥之色,只是柔美之象,觀之立現,遠比尋常書法明顯。即便是孔慶镕所作,念及他年幼筆力不足,似也不致如此。只是阮元轉念想想,孔慶镕身材原本偏瘦,可能指力腕力均不及其他孩童,也是常事。

  細看這些墨跡,似乎均是唐詩,一首是白居易《長恨歌》,一首是元稹《連昌宮詞》,這兩首詩內容甚長,故而雖分了數軸,卻仍未全錄。那首《連昌宮詞》更是到了“長官清平太守好,揀選皆言由相公。”便戛然而止,全不顧那一軸上尚有一半空白。

  而這一軸之側,卻另有一小軸,上面有數行字跡,便如清泉一般涓涓而下,細看時似是首七言絕句,寫的是:

  盡可宮中寵太真,但需將相用賢臣。

  君王誤在漁陽事,空把傾城咎婦人。

  這首詩阮元倒是未識,又看小軸之側,還掛著一幅橫軸,上面是一首七言律詩,寫的乃是:

  簫韶風暖凈塵沙,縹緲爐煙吐絳霞。

  鳳輦曾停攜半袖,玉音重問賜名花。

  千章寶炬春光曉,十里旌旗泗水斜。

  何幸隨親同被澤,皇恩優待圣人家。

  墻上各軸,便只有這兩首是阮元未見得的,眼看第二首詩中,有“賜花”之句,似乎不是孔憲增所寫,那定是孔慶镕所書了。想到這里,阮元便向孔氏父子作揖道:“是在下才疏學淺,不知孔先生精通詩教,亦不知嗣公年紀雖小,作詩天賦,冠絕常人,實在是在下失敬。”

  沒想到他這樣一說,孔家父子也都暗自詫異,孔慶镕雖著素服,卻也不由得想笑出來,道:“阮伯伯,這兩首詩不是我寫的。”話剛出口,頓覺此番言語,已失了持服之態,連忙以手遮口,低下頭去。

  孔憲增看兒子這番樣貌,卻也不責怪,道:“阮學使,這作詩之人,確是在下所教,可在下天賦平平,若只靠在下相教,這番詞句卻是作不出的。至于阮學使后半句話,卻正是說錯了人,也難怪我這孩子,方才略有失禮之態了。”

  阮元不禁有些詫異,難道除孔慶镕之外,孔府還另有子嗣?眼看著孔慶镕不過七歲,若是孔府另有其他人,只會比孔慶镕更小,否則承繼大宗的,當是另一人而非孔慶镕了。可若是只有五六歲年紀,卻怎得做出如此成熟的詩句? 無盡的昏迷過后,時宇猛地從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節內容,請下載星星閱讀app,無廣告免費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網站已經不更新最新章節內容,已經星星閱讀小說APP更新最新章節內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鮮的空氣,胸口一顫一顫。

  迷茫、不解,各種情緒涌上心頭。

  這是哪?

  隨后,時宇下意識觀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個單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現在也應該在病房才對。

  還有自己的身體……怎么會一點傷也沒有。

  帶著疑惑,時宇的視線快速從房間掃過,最終目光停留在了床頭的一面鏡子上。

  鏡子照出他現在的模樣,大約十七八歲的年齡,外貌很帥。

  可問題是,這不是他!下載星星閱讀app,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無廣告免費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歲氣宇不凡的帥氣青年,工作有段時間了。

  而現在,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紀……

  這個變化,讓時宇發愣很久。

  千萬別告訴他,手術很成功……

  身體、面貌都變了,這根本不是手術不手術的問題了,而是仙術。

  他竟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難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頭那擺放位置明顯風水不好的鏡子,時宇還在旁邊發現了三本書。

  時宇拿起一看,書名瞬間讓他沉默。

  《新手飼養員必備育獸手冊》

  《寵獸產后的護理》

  《異種族獸耳娘評鑒指南》

  時宇:???

  前兩本書的名字還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時宇目光一肅,伸出手來,不過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開第三本書,看看這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時,他的大腦猛地一陣刺痛,大量的記憶如潮水般涌現。

  冰原市。

  寵獸飼養基地。

  實習寵獸飼養員。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星星閱讀app為您提供大神米洛店長的督撫天下

  御獸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