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嫡女為凰 > 第447章 朝堂正反方
  聽到梅芷卉這句話,葉寧語不禁放下了筷子。“梅特使這些年以邦交立國,燕國鮮有戰事。我以為……”

  “你以為我會反對打仗?”梅芷卉笑著看向葉寧語。

  葉寧語也笑了笑,沒說話。

  “能用和平的方式,為何要打仗啊。只是你們這次不同,梁國師出無名,又先挑起戰事。你們若不出手,等著敵人打進都城嗎?”

  梅芷卉這句話顯然說到葉寧語心坎里去了,她拿起茶杯。“我以茶代酒,敬梅特使。”

  梅芷卉的笑容愈發親和了,她喝了一口茶,壓低聲音。“其實,梁國這次為何忽然挑起戰事,我們也不是不知道。當時你們在北境拒絕了梁國的借道請求,話說回來,你對燕國有恩。”

  葉寧語并不驚訝為何梅芷卉會知道得這么多,若是連這些消息都打探不出來,她這個邦交大使白做了這么多年。

  “梅特使言重了,這次是雍王殿下掛帥,與梁國之間的條件也是他回絕的,我實在不敢居功。”

  “行了。”梅芷卉笑了笑,“不管如何,我只認你。”隨后,她也端起茶杯,輕輕碰了碰葉寧語的杯子。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聊著,偶爾說些閑話,偶爾聊些虞燕兩國的風土人情。小半日以來,誰都沒有提皇長孫求親之事。

  下午時分,葉寧語回了國公府。回府之前,她特意交代兩個丫頭,今日在鶴鳴軒聽到的傳言,不可在府上告訴任何人。

  回去之后,葉寧語就屏退了所有下人。她拿出了白承之給她的那個玉佩,從頭上取下今日梅芷卉送的簪子,又拿出了腰間懸掛著的半圓玉佩。

  她將這三個東西放在一處,仔仔細細查看起來。

  那個半圓形的玉佩,準確來說是個月亮形,同樣垂著淡藍流蘇。這是葉寧語讓方延慶去鋪子里打的,其實是個贗品,但看起來復原了原品七八分的樣子。

  今日在多寶街,倒手燕國琉璃玉多年的攤主一時也未曾認出這是假的,可見相似度極高。

  這么說來,原品定然也是燕國琉璃玉。而這個月形玉佩的原品,是葉寧語憑著記憶畫出來的。

  許銘舟……葉寧語心中存疑了許久的念頭今日似乎有了隱隱的答案。

  當初,葉寧語第一次見到許銘舟時,恰好碰到他在一家當鋪行。那時,許銘舟手里拿著一個月形玉佩。

  后來,許銘舟在一條小巷子里受傷,隨身包袱落下,葉寧語在他的包袱里又見到了那個玉佩。

  最近,許銘舟頻繁出入多寶街,又三番五次想買那個真正的燕國琉璃玉墜子。葉寧語覺得,這不是巧合。

  可……白承之的這個玉佩,也是燕國琉璃玉。

  今日多寶街的那位東家說,許銘舟看上的那個墜子價值兩千兩,梅芷卉手上的那個鐲子價值一萬兩。而白承之的這塊玉佩,無論是成色還是樣式,要論價值,絕對在梅芷卉的那個鐲子之上。

  如此貴重的玉佩……

  葉寧語認識白承之這么久,自然知道他不是一個喜好玉器之人,不會自己買下這么個貴重的東西。而且,這是他從小佩戴之物。

  他為何從小會佩戴一個燕國琉璃玉佩?許銘舟的那個玉佩又是哪里來的?

  葉寧語覺得,這件事或許應該讓白承之知道。

  使團在四夷館住了已有三日,虞國和梁國的戰后和談也開始了。

  虞帝讓太子、雍王、左右二相共同議定談判策略,梁國那邊則是慕容昕與梁國一眾使臣。

  第一輪談判下來,梁國答應去除虞國的永久性納貢,同時兩國簽訂停戰協議,二十年內雙方邊境不得再生戰事。

  虞國覺得這樣遠遠不夠,畢竟此戰虞國才是勝者,減免納貢是最基本的條件,虞國還要再加三條:其一,此前議定的商貿國策照舊施行,梁國要永久免去虞國商人在梁國的一應商稅;其二,梁國要賠付虞國戰款八千萬兩;其三,若梁國將士二十年內主動在邊境犯事,不管因何理由,都要賠付虞國戰款,每次千萬兩。這份協議不僅需要虞梁二國簽署,還需要其他四國監督簽署。若日后梁國反悔,便是與其他四國為敵。

  最后一條是崔敬忠提的,他的觀點是,“梁人向來說話不算話,就算簽了停戰協議,也沒什么用,必須把其他四國也拉下水。”

  慕容昕自然不同意虞國提出的附加條件,第一輪談判不歡而散。

  不過大家都明白,這種事并非一兩日就可以結束的。雙方若都不退步,一場戰后談判持續兩三個月甚至半年之久,也是有的。

  所以,雙方都不是很著急。

  慕容昕更是像串門做客一般,平時就喜歡在虞國大都城四處轉轉。

  從北境帶回來的王鵬,因傷口感染,突發惡疾,死于刑部獄中。雍王又發了一通怒,讓人去查王鵬真實的死因。刑部的人查來查去,除了發現王鵬傷口潰爛以外,找不到其他致死的原因。

  雍王整日為談判一事煩心,無暇顧及死去的王鵬,此事只好擱下。

  一晃又過去了幾日,大都城內關于葉寧語的傳言愈發多了。起先只是說她在戰場上心狠手辣,最后逐漸變成錦文縣主暴虐殘酷,亂殺降俘,心機深沉,毫無道義之心。

  這些流言越來越多,聲勢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清風樓掛起了一場辯論預告,大都城乃至虞國其他地方的讀書人,要紛紛聚在清風樓,論一論在這場名動六國的灰狼山之戰中,主帥葉寧語之舉,到底是殘暴成性,還是正義退敵。

  而這一日,距離葉寧語與虞帝的十五日之約,只有兩天。

  虞帝聽說了這件事后,在朝會上大怒,他打算立即召葉寧語進宮,好好質問一番,一場仗為何打得這般后患無窮。

  朝堂上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以孫策為首的贊同派認為,此戰虞國好不容易以正義之師的名義勝了,為虞國在六國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礎。不能因為葉寧語的殘暴傳言,就損了大虞的名聲。他們建議虞帝收回此前對葉寧語的封賞,以后葉寧語不得再上戰場。

  這個觀點遭到了反對方的一記白眼。以崔敬忠、葉永和兄弟為首的則認為,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葉寧語只是在保護虞國的軍隊不被敵人殺害。這不僅是人之常情,還是正義之舉。如今大都城的流言多半是有人包藏禍心,那梁國二皇子慕容昕最近在大都形跡可疑,不可不懷疑,這件事就是梁人搞出來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