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帝國再起 > 第一百四十章 逆臣(十二)
  明朝,在吳淞口的南北兩岸分別設立了吳淞江守御千戶所和寶山守御千戶所這兩處軍事單位,為的就是把守住這一處從海路進入蘇松地區的通道。

  吳淞江守御千戶所就位于后世的寶山縣城,而被冠之以寶山二字的另一處守御千戶所則位于后世的浦東新區。此皆系行政劃分幾經調整所致,于今時今日,這兩處千戶所則仍舊承擔著把守吳淞口的重任。

  鄭成功進入吳淞口之后,才知道他還是來晚了——倒不是上海縣城或是這兩處千戶所丟了,而是馬信已經擊退了清軍。

  詳加問詢過后,他才徹底搞清了是怎么回事兒。原本,他的計劃是讓馬信駐守上海縣城,原地不動,引誘清軍圍攻,而他則率領大軍從吳淞口直抵戰場,力爭一戰吃掉這上萬的清軍,從而自蘇松地區打開局面。

  奈何,軍情本就存在延后性,再加上清軍憑京杭大運河機動,也比他預計得更快,以至于他的信使還沒抵達,馬信就率先從得知了清軍來襲的消息,于是便在南翔、新涇一帶設伏,擊退了作為前鋒的蘇松鎮標。

  馬信一開始只得到了是蘇松鎮標來襲的消息,待他輕易擊退了對手,便銜尾追擊。哪知道這么一追才發現,來得可不只是一個梁化鳳,先是蔣國柱,后來還發現了八旗軍的旗號。他手里只有一鎮三千兵馬,而清軍卻有上萬大軍,這是完全不對等的。

  然而,清軍前鋒中伏,本就是潰兵,后面的部隊也不曉得到底是來了多少明軍,損傷微乎其微,可卻只顧著奪路而逃。馬信唯恐被清軍反應過來而遭到反噬,又不敢不繼續追下去,便一路緊追不舍,一直將清軍趕回了昆山才收兵罷戰。

  如此一來,等信使趕到時,馬信不光是守住了上海,還順帶著拿下了蘇州府的嘉定縣和太倉州,并且派了人去向駐扎在崇明的陳輝求援。而后者則立刻將剛剛趕到的甘輝所部派了過來,兩廂合力之下竟一口氣將戰線推到了昆山一線。

  眼見于此,鄭成功干脆是一不做二不休,命中提督甘輝率部南下收取松江府城和青浦縣城。此時的松江府就只有附郭的華亭縣和青浦、上海二縣,外加上一些沿海備倭衛所,明軍此前已經將那些衛所盡數收入囊中,上海縣亦是如此,只待拿下了剩下的這兩處,便可以徹底控制松江府不說,更可以為明軍掩護南線側翼。

  與此同時,他本人則親提大軍直奔昆山。清軍退到昆山時仍有上萬大軍,確切地說他們在上海縣附近只是小挫而已,兵力損失微乎其微。然而,鄭成功隨后趕到,面對那十三個鎮三萬一千大軍的氣勢洶洶,他們很快就把城外的支撐點丟了個干凈,一股腦兒的退入了城中閉門死守。

  直到了這個時候,鄭成功才發現他撈到了一網大魚,不光是江南巡撫蔣國柱和蘇松總兵梁化鳳,滿清的平郡王羅可鐸和宗室固山額真羅托也都困在了昆山城里。

  “殿下,那羅可鐸可是韃子的旗主王爺啊!”

  滿清八旗,除皇帝直領的上三旗外,另有五個旗主王爺,系八旗體系內地位最高的領主。他們分別是鑲白旗旗主顯親王富綬、正藍旗旗主信郡王多尼、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度、正紅旗旗主康親王杰書和鑲紅旗旗主平郡王羅可鐸。

  多尼已經確認被李定國擒獲,濟度還在杭州看守江防,現在避免了在磨盤山中伏厄運的羅可鐸卻在時隔數月之后被困在了五千里之外的昆山,這時候也不好說是幸運還是不幸了。鄭成功很清楚眾將們的心意,無非是盡快攻陷昆山城,進而奪取蘇州,將這個撅名王、陷大邑的功勞穩穩地握進手中。但是,他卻不能辜負了羅可鐸千里送人頭兒的那份深情厚誼,所以……

  “楊祖、林文燦、藍衍、吳豪,你四人分統本部兵馬圍困四壁,不得放走韃子一兵一卒。其余眾將,隨本王靜候韃子援兵。”

  昆山素來是蘇州城的東面門戶,而后者單以軍事而論,就不僅僅是位于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之上,更是構成了明軍進入太湖的最后一道屏障。也就是說,一旦蘇州失陷,哪怕是被明軍圍困,京杭大運河就勢必將會被明軍攔腰截斷,而明軍則更可以通過水路將部分吃水較淺的戰船進入太湖。屆時,運河糧道斷絕,明軍亦可以憑借其水師之強大對太湖沿岸的府縣挨個點名,整個環太湖區域的戰局就將徹底不可收拾了。

  更何況,昆山城里面還困著一位旗主王爺,江南的清軍勢必會調集重兵前來解圍。如此,這條憑水師將沿海、沿江據點連綿起來的大龍,就算是活了。

  歷史上的南京之戰期間,就有過一支從滅國大軍中返回的八旗軍屁顛屁顛的從湖廣趕去南京赴援。現如今,鄭成功已經沒有了浮海千里的必要,但這卻并不妨礙他換個地方再瘋狂一把。

  就在鄭成功準備在昆山圍城打援之際,陳凱和李定國則早已趕到了桂林城下。一別多年,這城池似乎又死氣沉沉了幾分,不光是城頭上的那些清軍士氣低落,就連他們的旗子都垂頭喪氣的,好像已經默認了失敗的命運。

  這是看在李定國眼中的桂林,而對于陳凱來說,他還是第一次來到這個時代的桂林,固有的印象還是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只是眺望著城頭,看過了那一片灰藍色的清軍號坎,他便顧不上什么美譽不美譽的了。

  “柯提督,如何?”

  攻陷了梧州的柯宸樞比李定國、陳凱更早一步抵達桂林城下。他早已將桂林東、南、西三面保衛,只留下了北面一途。起初,清軍大概還以為他行圍三缺一的兵家之道,結果沒過多久,就見得李定國的大軍抵達,將這個甕的蓋子重重的合了上。

  “晉王殿下、經略,這廝就是線國安的使者。”

  “小人叩見晉王殿下、叩見經略老大人。”說著,那使者咚咚咚的地上磕出了三聲悶響,坐在李定國下首的陳凱都替他覺著疼。倒也不是什么心疼,只是唯恐其將腦子磕散黃兒了,接下來的對答做不得了,豈不是白白浪費自家時間。

  然而,這還沒完,只見那使者也不起身,膝行了兩步,便再度咚咚咚了起來,而后才把一份禮單恭恭敬敬的捧給了晉王府的侍衛。

  “竟成,這線國安很闊氣嘛。”

  “比他以前那個主子孔有德如何?”

  “那就差得遠了。”

  定南王孔有德當年就是被李定國逼死的,定南王府也是被李定國洗的,除了毀于大火的金銀珠寶外,其余的李定國也都過過眼。此間,只見得李定國不屑的掃過了禮單,便將其遞給了陳凱,陳凱則干脆連看也不看,直接丟在了茶幾上,轉而對那使者言道:“說吧,你家大帥想干什么?”

  “回經略老大人的話,小人的家主愿意率部反正,獻上這桂林城。”

  “就這個?”

  “那個,小人的家主希望能夠世鎮桂林……”

  使者戰戰兢兢的把話說出口,聲音卻是越來越低,到最后幾乎和蚊子叫差不多了。所幸,陳凱的聽力還算不錯,就是大中午剛吃完飯就被城頭的灰藍色號坎惡心到了,脾氣不怎么好:“哦,你家大帥原來是想拜大明天子為干爹啊。”

  沐家世鎮云南的事情在大明是人盡皆知的,線國安沒想過要仿沐家舊例,只想照著此前鎮守惠州的郝尚久的例子來和陳凱談條件。然而,陳凱此言即出,那使者當即色變,求饒的話都沒敢說出口,當即便又是咚咚咚了起來。一直到聽得陳凱的呼吸聲中帶了幾分不耐煩,才連忙請罪,哪還再敢漫天要價。

  “行了吧,晉王殿下和本官沒那么多閑功夫。回去告訴線國安,反正嘛,可以,但他們此前做了那么多惡事,今番又是被韃子拋棄在先,勢窮來投,就先戴罪吧。對了,軍服先不用急著換了,旗號和官職也還是繼續用韃子的,但是辮子得給我剪了。至于什么時候算是戴罪立功了……”說到此處,陳凱停了停,饒有興致的看了看那張惶急的面孔才繼續說道:“就拿洪承疇的腦袋來證明吧。”

  “洪……”那使者方才喃喃自語,便立刻恍然大悟:“小人明白,小人明白。”

  “等下,全節那廝呢?”

  “回經略老大人的話,全帥也愿意反正……”

  這么一聽,陳凱才明白為什么這個使者要將線國安和全節分開來說,原來梧州兵敗導致全節已經嚇得什么條件都不敢提了,而線國安不愧是個提督,職位高了,膽子也遠比那個膽小的同僚要大上一些,但也實在沒大到哪去。

  “那他怎么不在梧州反正?”

  聞言,那使者飛速的看了一眼坐在陳凱下手的柯宸樞,繼而解釋道:“全帥說了,他怎敢冒犯柯大帥虎威,全是那馬雄要為韃子盡忠。后來城破,全帥唯恐來不及向柯大帥說明,便只得先行跑了回來。”

  “如何,我們的柯大帥?”

  調侃到了柯宸樞的身上,后者亦是無語:“全憑經略處置。”

  “那就照線國安同例吧。”說到此處,陳凱卻突然補了一句:“也不好讓世人說本官不給東江子弟留條活路不是。”

  東江子弟這四個字一出,那使者當即便愣在了原地。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隨后便又是一頓咚咚咚,等他咚咚咚完了才千恩萬謝的退出了中軍大帳。而此時,李定國也才向陳凱問道:“竟成是打算讓這兩個家伙去武昌城下填壕?”

  “那也不至于,我畢竟是圣教門徒,仁之一字銘刻在心。此間只是秉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醫者之心,給這些罪人一個洗刷罪孽的機會罷了,殿下不可憑空污人清白。”

  “如果他們真的斬了洪承疇那廝呢?”

  “他們就更別想回頭了。”

  “若是他們死在了武漢了呢?”

  聽得這話,陳凱卻突然笑出聲來:“死就死唄,難道我還要給他們樹碑立傳不成?”

  線國安和全節如斯,擺明了是已經知道了磨盤山大捷和洪承疇已經將他們拋棄的現實。此間被明軍團團包圍在了桂林城,他們若是不想步孔有德的后塵,就只有投降這一條路可走。甚至就連當年的孔有德,其實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投降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大清三等伯爵、掛征蠻將軍印、廣西提督線國安和定南藩左翼總兵全節率領桂林全城官吏于北門自縛出降,并獻上不肯降順的廣西巡撫于時躍的首級于階前。

  明軍重新控制了這座廣西省會,便立刻啟程,順漓江、靈渠、湘江一路北上,直驅武昌。很快的,使者亦趕到了南寧,郭之奇接到邀請后亦是趕忙把南寧、柳州等地的軍政事務安排妥當,便循著李定國和陳凱的足跡追去。而廣西東北部的梧州、平樂、桂林三府則暫時由廣東巡撫衙門代管,也方便糧草武備從廣東經廣西轉運湖廣。

  從桂林一直到武漢,盡是順流而下,兩岸的風光飛速逝去,恍如白駒過隙。在船上,李定國感慨了一番他們從永歷三年決定聯明抗清以來這長達十年的曲折歷程,陳凱又何嘗不是鏖戰十三載才有今日氣象。

  說到底,還是南明剛開始那幾年丟地盤丟的實在太快了,尤其是江浙一丟,財政收入的天平就徹底倒向了滿清,明軍再想翻身,哪那么容易?

  到了這個份上,要么如孫可望,開局便是兩個省十數萬大軍,又有一大批作戰經驗豐富的將帥,一旦出山便直接可以給我大清來了個王炸;要么如李定國般能征善戰,但也仍需有人為其提供海量的軍需;要么如鄭成功般坐擁海貿巨利,但須得將兵馬的戰斗力“刷”到足以與八旗軍一較高下的時間,其他的抗清勢力想要翻盤實在太難了。

  但所幸的是,到了今時今日,明清攻守已然易勢,現在被動挨打的已經換做了我大清,廣西的定南藩余孽就是個例子,而下一個例子就將是湖廣北部的清軍。

  兵船隨滾滾湘江奔騰而去,抵近長沙。此間,已有大批的湖廣士紳前來拜謁——陳凱和李定國在湖廣南部的行軍速度過快,兩個人一旦匯合便直接南下收復桂林,以至于這些有心前來拜會的地方人士完全追不上他們的腳步。

  所幸,湖廣天地會已經安排好了一切,這些士紳之中也多有天地會的成員,他們呼朋喚友,一同趕赴長沙等待陳凱和李定國的回師北上。而此時,亦是與陳凱、李定國等人匯聚于湘江之上的橘子洲。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立于此間,陳凱不免心生激蕩,頗找到了些許教員曾經的那份心境。然而,聽得眾人的稱贊,他卻不愿貪天之功,確切地說是不敢,因為他確實沒那個能耐,不能次次都靠抄是其一,從前不會作詩也不能突然就會了,這也不科學。只說是年少時聽人誦讀過,便早就想來這橘子洲一游。順帶著,還夸贊了一番湖廣南部的風光秀美,聽得眾人亦是高興非常。

  “也是,如今剛是夏日,距離深秋尚遠,時間上就不對嘛。”

  “還有,這詞的內容應該是個本地的學子根據其自身的經歷所寫,陳老經略在這一點上也對不上。”

  “不過嘛,這篇詞其雄奇壯麗,氣勢磅礴,尤其是那份以天下為己任的氣魄,倒也不是尋常人能寫的出來的。”

  很可惜,陳凱只說是年少時聽一個秀才誦讀過,那秀才姓甚名誰,他是一問三不知。而且不光他不知道,他還向在座的本地士紳們請教是否有人識得這么一位秀才,對于大家都和他同樣一無所知一事,他還表現出了不小的失望之色。

  在橘子洲上,陳凱也面臨了李定國在昆明時所面對過的同樣的局面。不過,此間并無那猛將兄胡一青,他也不是對永歷棄國無可奈何的晉王殿下,當即便拋出了戰時內閣的計劃。此番,不光是將李定國拉來站臺,更是將鄭成功剛剛送到的一封書信拿了出來,表示錢謙益和張煌言正在路上,甚至就連郭之奇和文安之也在前來匯合的途中,他們大概率會在武昌府城舉行戰時內閣籌備會議。

  “總而言之,本官還是那句話,哪怕天子棄國而去,但是我們這些忠臣卻并沒有放棄。高皇帝和華夏的列祖列宗都在看著我們呢,那些被韃子殘害的亡魂亦是時刻等待著我等為他們伸張正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