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 第1111章 大唐第一次高考雛形
  當軍部敲定相關事情,就等百濟和新羅使臣的抵達了,按照他們的速度,估計還要大約四五天才能夠抵達長安。

  而李恪這邊在敲定了相關的政策之后就沒有關注這件事了,他是在關注大唐的第一次全國性質的考試。

  雖然它不是高考,但它確實是從某種角度上為整個大唐挑選第一批大學的研究人員。

  這一次的考試采用了特殊的形式,整體的考試總共分成三天進行。

  每天上午、下午各考一門,并且每次考試的時間不同于后世只有一兩個小時,而四個小時的時間。

  同樣,所有的考場李恪也參考了后世明朝、清朝時期的科舉考試,有單獨建立的考場,每個考生就跟牢房一樣是一個單獨的單間,四個小時的時間之內只會提供飲水。

  另外如廁的話,會有大唐當地的軍方士兵直接帶領他們前去,沒錯,負責監考的士兵將會由當地的駐軍直接負責。

  因為李恪再三考慮之后,他覺得軍人相較而言被外面人腐蝕的概率肯定是要低于當地的治安軍成員之類的。

  當然李恪說的是以后,目前來說,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

  他現在更多都是要形成一個制度。

  當然這個制度持續時間也持續不了多少年,畢竟隨著大唐人口的增多,各地考生增多之后,也不需要這樣的制度了。

  但目前來說還是需要的。

  之所以如此制定,并且還給出了如此之多的時間,是因為李恪這一次出的試卷,出題量是有些大的。

  而考試的科目只有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政治一共六門學科,剛好三天的考試結果。

  但試卷里面的內容,不僅僅是量大,這些試題其實還包含了部分用來進行測試這些考生所學內容,以及所擅長方面的試題。

  李恪的想法很簡單,現在指望他們都學會,像是后世那樣系統的學習結束是不可能的,特殊時期有特殊辦法。

  所以李恪出題的時候不僅僅是出題量大,而且題目的側重也是不同的,而在試卷的開頭就會有說明,告訴他們,題目理論上在四個小時之內是做不完的。

  可以各自挑選擅長的來做,而每張試卷的得分側重點也是不同的。

  而像是政治和語文里面有許多題目都已經跟管理地方,施政理念等等都相關了。

  同樣,語文的試卷里面,有部分題目是要求他們用類似于文言文等簡練的文章來簡答。

  但同樣有些題目則是需要他們用白話文等方式來說明簡答。

  不過簡答的方法李恪沒有直接說明,而是隱藏在題目當中,看看是否有考生能夠反映過來這一些。

  雖然李恪一直都要求大家進行白話文之類的作答,但他并沒有摒棄文言文,有一些文化傳承也可以流傳下來。

  現在雖然缺少人才,但未來就不缺少人才了,愿意學習這些的就讓他們去學習。

  這些都是文明,文化的傳承標志。

  而這一次參與考試的考生李恪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因為具體的數據還沒有徹底的傳遞回來,但在大唐幾乎設立所有中級學校的地方都有考點。

  理論上所有讀到了中學的考生都要參加,當然估計到時候還會有臨時報名的,因為即便是學校設立了,現在可不像是后世有學籍學位之類的一說。

  很多人肯定是不會去學校里面上學的,這部分人肯定也是會參加考試的,李恪允許他們臨時在附近的中學里面報名。

  所以具體考生的數字要到考試結束之后才能夠一起傳遞回長安城。

  六月十一日,是六月中旬的第一天開始,整個大唐矚目的第一次全新的考試正式開始。

  位于各地的考生都排著整齊的隊列進入了考場,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編號以及準考證。

  拿著這些東西進入考場之后,自然是有士兵帶著他們前往自己考試的位置。

  而在考場外面,同樣有無數前來送自己孩子進去考試的家長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屬于家境環境不錯的,不敢說門閥世家家族之類的,但最起碼收入已經算是大唐的中層階級。

  而一些底層的百姓也有考生前來考試的,但這些家長就沒有時間來送他們了,而是由一些考生結伴而來。

  但整體而言,底層百姓的考生數量肯定是占據了少部分的。

  李恪親自去了長安城設立的幾個考點之一的外面去看了看,跟后世的高考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別了,雖然考生進去了,但外面一直都有家長,或者是家里面的長隨等守在那里。

  而門口全副武裝站崗的士兵阻攔了所有人想要靠近的念頭。

  這一次的考試達不到李恪想要的要求,但是李恪相信,這必然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當然估計很多人都想不到,這一次的考試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李歆。

  李道宗的親生女兒,李恪倒是想看看她能考出一個什么樣的成績,說實話,李恪已經體會到了后世出題老師的快樂。

  嘖嘖,想一想這些考生看到自己出題的崩潰,這種感覺就不是一般的爽,雖然真正的學神并不在乎這個。

  高句麗和新羅百濟之間的戰爭,這個消息其實還是傳遞出去了,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或者對于大部分能夠知道這個消息的門閥世家來=說。

  他們跟李恪一樣,根本就沒在乎這個消息,在他們看來,這次考試才是最重要的。

  三天的考試期間,李恪什么地方都沒去,甚至都沒有處理一些政務,而是在等著長安城這邊的匯報。

  第三天,當所有的考卷被收上來之后,立刻就有人將所有的考卷封印,然后將這些試卷運輸離開。

  而負責這次考卷封印和運輸的則是大唐的精銳部隊。

  李恪隨機抽調的,算是給他們派遣的特殊任務,各個地區的試卷都是由當地挑選老師在固定的地方批改試卷。

  最后的答案會直接對外公布,集中到一起是不可能的,這跟歷史上的科舉可不一樣,歷史上的科舉人數跟這個差距可是太大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