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大隋第三世 > 第479章:柴紹論隋定帝心
  ‘李神通貪污案’經過大隋細作的散播,每一天都有各種說法如雪片一樣送長襄陽,呈遞到李淵的龍案之前。

  國難當頭,李唐王朝為了打好這一仗,軍政雙方同心協力調人調物,連帝國的繼承人李建成都親臨前線,此時正是需要將卒同心同德、上下用命之時,可李神通倒好,在這關鍵時刻來了這么一下子,無疑給了李唐朝野莫大的震撼,與巨大的失望。

  百姓當兵吃糧,純粹是把自己的腦袋綁在褲腰帶上,此境之下更是危在旦夕,隨時都有丟命的危險,一個個都把武器、盔甲視作第二條命,將士們不恐慌才奇怪呢,將士一亂,這仗還怎么打?

  都這時候了,身為前方大將、李氏宗親的李神通理應像李建成、李元吉一樣,在前線起到振奮士氣的表率作用,他倒好,不但沒有和將士打成一片,還挪用軍餉、倒賣軍器……這人,怎么就不能長點心呢?

  此時襄陽風雨如晦,狂風呼嘯,傾盆大雨瓢潑而下,豆大雨點打在瓦片上,濺起一片白煙。

  大殿大門洞然大開,狂風吃起來,將龍案上的各種文書吹得滿地都是,紛紛揚揚,好似下了一場雪似的。

  但無人彎腰去拾取。

  李淵呆呆的望著門外,看著雨水順著屋檐如臂而下,他感覺那一股股巨流,如同即將斬下他龍首的一把把利劍,刺眼扎心。

  殿內靜得可怕,各自依職列隊的朝臣、武將、宦官們,如同雕塑一般站立在雄偉巨柱之間,他們的表情同樣沉默得可怕。他們都怕自己成為李淵出氣的對象,一個個目觀鼻、鼻觀心的站得筆直,比受閱部隊還要挺直有力,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使得這方天地,除了外面的噼里啪啦的雨聲,再無半點雜音。

  皇帝李淵攥著一摞急報的雙手青經暴起,這每一份急報他都反復看了一遍,希望從里面挑出一點稱心的消息,但結局讓他失望了…幾十份急報,就沒一份讓人省心的…

  終于……

  “噼啪”,一道就近爆響的燭花李淵從震驚、盛怒中驚醒了,他緩緩扭頭,看了整整齊齊的兩排隊列,文武百官只覺得皇帝的雙瞳有如利劍的光芒,直刺所有人內心深處,比殿外閃電還要攝人心魄!

  然則,氣氛依舊安靜,諸多文武都在默默的祈禱帝王之怒不要發泄在他們身上,恨不得自己忽然生下一場病,可以借機離開這個讓人窒息之所。

  李淵深吸一口氣,有一種頭昏目眩之感,這便是酒色過度的后果了,登基為帝后,李淵好色一面便淋漓盡致地暴露了出來,短短數年時間內,多名嬪妃已經給他生下一堆兒女。平時政務有太子、軍隊有晉王,只有重大軍政才由他親自過問,所以閑時無事時,飲酒、擁美,聽歌看舞似乎成了李淵最大的愛好。如今危險到來,又驚又怒之下,幾近掏空的身子有點支撐不住了,不過這時候李建成、李世民,連李元吉都不在朝中,所以李淵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否則,襄陽就亂了,強撐著虛弱的身子,那疲憊的嗓音在大殿上響起:“隋朝大將秦瓊使左天成自淯陽向城入南陽,永安郡王李孝基不敵,涅水軍營失守、鎮平鎮告破…左天成扎營在鎮平東北,和東邊的秦瓊呈犄角之勢,緩緩推進,南陽軍本就大亂,如今面對來犯之敵,不說進取,連自保都成問題……南陽城如今兩面伺敵,形勢堪憂。諸卿——”李淵重重一揮袖,聲音也陡然激昂了起來:“誰有破敵之策?又有誰能替朕抵御暴隋之師?”

  李淵滿懷期待地目視下方,但此時并無一人出列應答,更無人敢擔起這份責任,這死寂的一幕讓李淵深感失望。

  李唐的窘境即便是被李淵信重有加,視為臂膀的獨孤整、蕭瑀、裴寂、陳叔達、竇軌、竇琮、柴紹……也是一籌莫展,這是國力上的差距、用人等制度帶來的一連串問題,絕不是一時半會所能解決的。

  李淵重宗親、重外戚、重世家,使有才之士屈居在酒囊飯包之下,哪怕立下大功,封賞也落到上司的頭上,這就難免讓人心寒了,你這一個不地道的皇帝到了關鍵時刻,又想讓那些有才之士去賣命,這怎么可能?

  李淵的目光從期望變成了失望了,緊接著,一個想法從腦海中一閃而過,“難道大唐氣數真的已盡了嗎?不,不可能!朕不會敗,朕也不能敗!”

  驀然之間,李淵心里涌出一種瘋狂之意,目光狠辣的恨聲道:“你們不敢去南陽,朕去……”

  就在他準備宣布決定,說要‘御駕親征’之時,武將隊列中有一人霍然出列,朝李淵行了一禮,朗聲高喊道:“圣上,末將有一言要說!”

  站出來的人是霍國公柴紹,這一時空,有從龍之功的柴紹娶的是李唐長沙公主,他受封為左翊衛大將軍,堪稱是李唐帝黨第一將,深重李淵信重。他也在苦思良策,見到李淵有親征之志,于是就了想法。

  “柴將軍請說。”李淵松了口氣,對柴紹抱以和煦的微笑,關鍵時刻還是自家人能幫自己啊!

  “回圣上!”在眾目睽睽之下,柴紹昂首而立,只聽他沉聲道:“南陽局勢糜爛,軍隊亂作一團,絕非暴隋虎狼之師的對手,此時能夠挽救這支軍隊、御敵于南陽之外者,非圣上莫屬了,末將以為當時除了御駕親征之外。余者,概不足論!”

  李淵的笑容一下子僵在了臉上,目光也變得有些猙獰,那種凝視讓人感到窒息。這些年來,享不盡的繁榮富貴早已磨平了李淵搏擊戰爭的銳志和勇氣,與強敵對決沙場的御駕親征決非李淵之本意,此時見到柴紹沒有領悟自己的意思,反而慫恿自己親臨前線,心中頓時怒火萬丈。

  柴紹卻是頂住了李淵所帶來的壓力,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目光坦然地接受李淵的嚴厲審視。

  過了半晌,認真考量柴紹之說的李淵總算是恢復了理智,認真說來,這確實是唯一的可行之法了,他微笑道:“愛卿與朕想到一塊去了,楊侗兵強勢大,我軍本就處于下風,李神通又給朕捅出了摟子,朕若不趕赴南陽主持大局、安撫軍心,只怕士氣愈發衰落,那樣南陽便真就保不住了,南陽若是全面失守,敵軍便會兵臨襄陽城下了……”

  柴紹察覺到李淵提起‘楊侗’二字之后,語聲里都帶著一股咬牙切齒的感覺,那是刻骨銘心的仇恨,是一種恨不能生咽其肉至極恨意!

  李淵似乎察覺到柴紹眼神中的探究,他緩緩地偏過了頭,又將目光落殿外的雨幕,嘆息道:“朕也知道非朕親自出馬不可了,但朕現在面臨困境是朕先去鎮平打退左天成,還是打退蠢蠢欲動的秦瓊,還是直接前去南陽城接手軍隊?當前的態勢是哪一處都需要朕去救,但朕似乎哪一個都救不得……愛卿有什么辦法能夠教朕的?”

  李淵貌似將自己擺放到一個很謙卑的位置,這種姿態在此時或許讓臣子們受用,但柴紹聰明機智、深富遠見,否則也不會在少年時不顧親人反對,形單影只的仗劍千里了,也正是他少年時的堅持,搏得了仗義疏財、憂國憂民、心懷正義的‘俠少’美名,這個名聲在后來也成了他在仕途上的‘敲門磚’。當時連深宮中的隋朝元德太子都聽說柴紹“矯捷有勇力,以抑強扶弱”之名,并極力的招攬入宮,令其為千牛備身,并倍加恩寵,若事態正常發展,且元德太子勝利登基,柴紹在隋朝的前途一定是光明一片,然而后續的發展卻是元德太子病故、天下大亂,柴紹重出‘江湖’,改投李淵門下。

  柴紹知道李淵現在的重視,對自己算不上是好事,勝了還好,若御駕親征以失敗收場,那么‘慫恿皇帝’親征的自己便會成為失敗的替罪羊,所以他很謙卑的腰下彎,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卑微一些,語氣愈發恭敬了起來,“啟稟圣上,隋軍聲勢浩大,看似如雷霆之勢,但不是沒有弊端,可惜的是我朝上下無人看出,所以人心慌慌。”

  “哦?是何弊端,快快道來。”李淵一下子來了精神,他現在就想聽到這種聲音了。

  滿朝文武也看向了柴紹,一個個饒有興致。失敗論早已彌漫全唐,大家的確需要有力的聲音前來反駁這種亡國之說了。

  “很多人都說隋軍如同沒有順流而下的滾滾洪流,說他們的不冒進如若堤壩蓄水,一旦時機成熟便以決堤之勢攻我大唐,其勢莫可御,是而抱有失敗的悲觀情緒,一些人甚至主張遷都入蜀,暫避隋軍之勢,待到時機成熟再卷土重來。”

  柴紹并沒有賣弄關子,微微一笑的點明自己的觀點:“然,隋軍真如此強大嗎?末將不以為然。”

  “大將軍說隋軍不強,這也未免太狂妄自大了吧?”殿內諸臣盡皆無語,本以為柴紹此時出場,必有妙論,結果卻是抹煞事實的謬論,眾人頓時興致大減,一些人甚至出聲譏諷起來,剎那間,殿內的氣氛終于熱烈了。

  連認真聆聽的李淵都耐心大失,這說的連他都不信,實在太沒說服力了,就在李淵準備打斷之時,柴紹無奈的接著說道:“圣上、諸位同僚,紹并不是否定隋軍的戰力,且請耐心聽完好不好?”

  “你說!”李淵面沉似水。

  待大殿重新安靜,柴紹開口道:“對我大唐來說,隋軍的確勢大,的確不冒進。但如果放到整個天下來看并不如此,楊侗現在發動的統一天下之戰,不僅與我大唐對決,還分兵去攻打李密、劉黑闥、竇建德,連蕭銑、林士弘、杜伏威、沈法興、李子通等人也在他的征伐對象之中,如果把大唐比作壓力最大的南陽唐軍,那李密無疑是比較輕松的太子殿下,劉黑闥是直面裴行儼的晉王,竇建德、蕭銑、林士弘、杜伏威、沈法興、李子通則是暫時不受戰禍波及的邊郡守軍了。”

  嘿,經過柴紹這么一說,李唐君臣感覺好像真是這么一回事。

  “對于我大唐來說,隋軍推進得很穩健,但放到整個天下,這就是很冒進的舉動了。如今的隋軍由各個大將帶領,散布于雍、涼、豫、兗、青、徐等州,各軍近則相隔數百里,遠則相距數千里,彼此之間毫無聯系,若有一軍出現差錯,周邊友軍救援不及,在洛陽遙遙掌控各軍的楊侗為了大局著想,要么集中兵力專攻一方,要么拆東墻補西墻的從各個戰爭抽調兵力支援,但不管他選擇前者還是后者,都需要時間,等他重新部署兵力,恐怕已經是不能作戰的寒冬臘月了!而這,便給間隙足夠我們整頓軍隊。”

  “我們再看隋軍南下之后的表現,他們之前是氣焰濤天、咄咄逼人,一口氣拿下河南、滎陽、潁川、東郡、東平、濟北、齊郡、濟陰等中原七個郡……再看楊侗坐鎮洛陽以后,各路隋軍皆在默默的鞏固所占之地,并無大手筆、大行動。我認為這是楊侗對一統天下之戰沒信心,所表現出來的謹慎。”

  最終,柴紹得出了一個結論。

  “何以見得?”李淵問道。

  “隋軍之打下河南、滎陽、潁川、東郡、東平、濟北、齊郡、濟陰的不是隋軍強悍的戰斗力,而是隋軍不敗之威名。”柴紹看著苦有所思的李淵,苦笑道:“事實上,隋軍南下以后真沒打幾場像樣的戰爭,除了遭遇幾次小小的抵抗,也只有羅士信和任城王打過伊闕之戰、和趙郡王打過襄城、淯陽之戰。”

  聽到這里,李淵長長的吁了一口氣。

  李密怕隋軍不敗之威名,擔心自己成為隋軍南下的第一個殲滅對象,答應割讓中原諸郡給我們之時,以換取糧食物資之時,其實已經和隋朝達成了協議,他用潁川、東郡、東平、濟北、濟陰五郡換取與隋朝的和平相處的機會,而我們依照協議接收各郡之時,與隋朝的利益沖突,因此成為楊侗的目標,而他李密卻能置身事外,安安心心的去和杜伏威爭江淮,竭盡全力的占據淮水以南的南方大地,一旦隋唐之戰有了結果,成為南方實際霸主的李密便能集中南方之力,北伐決勝而出的虛弱的大隋或是李唐。

  回過神來的李淵終于明白自己被李密狠狠地吭了,可這也怪不了李密,誰讓他李淵過度膨脹,貪圖人家手中的國土呢!再說了,當初的李淵難道就有好心了?不然,李淵定下的戰略在北方止步于黃河南岸,以河南、弘農兩郡為戰略縱深,利用北方黃河、東方虎牢關、西方函谷關把隋軍御在北方、滎陽、關中之余,還能加以威懾和反制。他的戰略重心是在南方,而他和李密的交易,無非是讓李密成為自己的收復南方的急先鋒,只不過到頭來,還是李密技高一籌。

  “朕明白了!”李淵示意柴紹繼續,并沒有在李密身上浪費時間,一是事情已發生,悔之已晚、追究無益,二是追究的結果還是他李淵的錯,和李密結盟、東征大計正是他力排眾異之果。

  柴紹接著說道:“成就隋朝南征戰果的是隋軍不敗之威名,這是楊侗最有力的武器,一旦敗了,那加諸于各路諸侯身上的威嚴便蕩然無存,甚至還會引起大家的群起而攻…真到那一步,受他盤剝的突厥、高句麗、西域諸國定會借中原大戰之際,反抗隋朝,楊侗承擔不起這個后果…所以楊侗不能敗、不敢敗,這或許就是他謹慎之因。”

  “大將軍太想當然了吧!”竇軌冷笑。

  “先聽大將軍說完。”李淵不滿的斥責一聲,這正爽著呢,你插一棒,啥意思啊你?

  “楊侗的兵力太散,各軍鎮守四周,可用兵力其實只有他的驍果軍,再加上他要應對各處突發變故,他能夠投入隋唐之戰的兵力其實已經少得可憐!”說到這里,柴紹看了饒有興致的李淵,微笑道:“晉王麾下十余萬大軍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又有太子殿下為援,雖進取不足,但自保有余,且能為南陽防線拖住洛陽之軍;故而,所慮者,唯南陽也。”

  “但之前已說,楊侗能用之兵已經不多,南陽要應對的也僅有秦瓊一部,即便隋軍從洛陽增援也沒多少,而左天成并沒有給永安郡王李孝基造成多大損傷,我軍主力尤在。圣上若是親往南陽主持大局,必令我軍士氣大振,不說擊潰秦瓊、左天成二部,單只讓二將寸步難進,我們就贏得寶貴的喘息之機!隋朝四周樹敵,軍隊累月作戰,總有疲憊懈怠之日,一旦某處戰場出現變故,便是我們破敵之日,此時若是聯合李密等人伐隋,暴隋必亡。”

  柴紹平日謙虛恭敬,此時卻是鋒芒畢露,李淵城府莫測,卻也讓他激勵得心潮澎湃。他自皇座之上霍然而起,環視群臣一圈:“朕依卿所奏,親征南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