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大明:太子何故造反! > 第237章 東林慎用,軍事改革
  司禮監秉筆太監張國元這時忙拱手稱是,然后就退了下去。

  而朱慈烺這里則看向一旁的新起復官員方以智道:

  “你的作品《物理小識》,朕看了,寫的頗有價值,宋愛卿薦舉起復你為官,也正是因此。”

  “故朕才起復你入朝,從現在你就待在翰林院,以左中允的身份,先教授定王和永王這方面的學識,將來再教授皇嗣。”

  “陛下!”

  “臣更想為官一方,為恢復漢家河山做出自己的貢獻。”

  “還請陛下成全!”

  這時,方以智卻突然朝朱慈烺跪了下來,且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方以智一直是心憂國運的,也想為大明做一些事。

  但因為他是東林復社中人,且是復社四公子之一,所以,他的主張和東林復社其他士子,在很多地方是一樣的,都重視道德,要求輕徭薄賦。

  而現在,朝中執政公卿對東林復社的能力是一直存懷疑態度的,尤其是在發生了這么多的事情后。

  無論是錢謙益等阻止北兵過江,還是史可法籌糧等,可以說,都讓當權者對東林復社的人失望的很。

  雖然,朱慈烺很寬容大度的沒有因為錢謙益、史可法等的行為,而直接將東林黨打為逆黨。

  但內閣首輔范景文等人,也因為史可法等的表現,而越發不愿意薦舉東林黨,除了已在朝中為官的東林黨會根據實際情況量才錄用外,而沒在朝中的,范景文等是能不薦舉起復就不薦舉起復。

  在范景文看來,這樣既是避免國家被東林黨耽誤,也是保護總是喜歡強調道德強調輕徭薄賦而崇尚非我即敵執政風格的東林黨的一種保護。

  如此,也算是避免東林黨當中的人與皇帝產生直接沖突,進而加劇君臣間的矛盾,使得皇權與士大夫的士權更加不能上下一致。

  反正在范景文等看來,東林復社的許多人還是盡量在野比較合適,而應該著重任用那些有北伐志向的南渡北人,與閩浙等地的士大夫,以制衡在江南占多數的東林復社之人。

  當然,東林復社的人自然不干,不愿意自己東林黨多數人依舊只是處在江湖之遠,而不能居廟堂之高。

  一是,這會讓他們很多有抱負的人沒有施展才干的機會。

  二是,這也讓他們感受到這樣下去,自己東林等臣很難掌握大權,內部改革的功業和北伐的功業讓他們都無法得到更多。

  所以,方以智無論是出于自己想報國的心思,還是想為東林復社爭口氣的心思,都更想去地方歷練一番。

  但朱慈烺則道:“卿于學問上是大才,更難得的是,的確悟性極高,所以,讓卿去歷官一方,著實可惜!”

  “而且,天下可以歷練為干臣的進士有很多,不缺卿一個!”

  “但我漢家還就缺卿這樣愿意鉆研也善于鉆研物理的大才,所以,卿還是留在翰林院,專研學問。而且,學問若鉆研好,也一樣能為國做貢獻!”

  “就比如這火銃,宋愛卿要想通過改造槍管和火藥配方來提高他的威力,而他改造這些的知識來源,就在于卿能為他提供多少為人所不知的自然規律,如為什么槍管越細越長,威力就越大,卿若提前發現這個,大明的火器無疑就能少走許多彎路。”

  朱慈烺繼續說了起來。

  方以智聽后也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突然也意識到似乎發現萬物規律,的確也有助于國家中興。

  朱慈烺這時還真的拿出一份冊子來,遞給方以智:“朕閑暇時,也通過一些自然現象,總結與假設了不少,卿可以去思考驗證一下,看看能不能衍生出更多的規律出來,進而為宋愛卿等研發新火器、新器械提供思路!畢愛卿曾有言,胡畏中華者,火器也!既然要驅除韃虜,那就不能輕視學問的發展與技藝的進步!”

  方以智也就雙手接過了冊子,然后不由得瞅了一眼。

  俄然。

  方以智就赫然看見冊子上,寫有“力學第一定律”、“力學第二定律”、“力學第三定律”等內容。

  方以智一時就忍不住看了進去。

  “卿不必著急要在很短時間內就全部弄懂這些,卿可以慢慢來。”

  朱慈烺這時又說了一句。

  方以智便再次拱手稱是。

  而朱慈烺則在見了方以智和宋應星后不久,秦良玉和周遇吉就來了朱慈烺這里。

  朱慈烺便讓這兩人也都觀摩了一下新型燧發銃的試射效果。

  “兩位愛卿看后,對此有什么感想?”

  “可覺得兵陣上當有什么改變?”

  朱慈烺則在讓這兩人觀摩完新燧發銃的效果后,就問起這二人來。

  而秦良玉和周遇吉則一直沉默不語,皆目瞪口呆地看著各自手里的燧發銃。

  過了好一會兒。

  秦良玉就先對朱慈烺拱手道:“陛下,臣是練白桿兵起家的,而白桿兵是以鉤鐮槍與火器為主,其中鉤鐮槍在前,火器在后,有時候還會雜有弓箭,如今看來,已不必再雜有弓箭,如果皆用此銃的話,甚至連鉤鐮槍也不必再用,以其射速之快,射程之遠,完全可以在將來放棄鴛鴦陣,只純以火器為主!”

  “臣也一樣的看法!”

  周遇吉這時回了一句,道:“兵陣只當以步、炮、騎三者為主就行,其中步兵可純用此火器!炮在前,而步兵火器手在后,騎兵策應,如此便足可破建奴重甲步兵。”

  秦良玉這時跟著點了點頭,且對朱慈烺拱手道:“陛下,如寧武侯所言,御林營將來真若全部列裝了此火器,那就完全當只以步、炮、騎為主,而不必再設刀盾兵和長矛手,只是那樣的話,更加考驗的是朝廷的財力,畢竟火器制造比刀盾、長矛造價更高,需要的工匠更多。”

  “但也能更利于我漢人恢復中華!”

  “因為論造器械,自然是我漢人更聰明。”

  周遇吉這時說道。

  秦良玉跟著點首。

  朱慈烺也跟著道:“既然如此,待這批火器生產出來一批后,朕就讓你們倆試著練出這么一支軍隊來,然后直接派到北伐之戰中歷練,希望收獲奇功。”

  “遵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