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大明:太子何故造反! > 第96章 史可法籌糧成功
  史可法就算再不了解自己所屬的整個官紳階層的尿性,也不至于不清楚徐家這樣的江南豪紳有沒有余糧。

  畢竟他自己也是士大夫出身。

  但史可法此時也只能點頭嘆氣,且還是不愿意去憤然斥責徐本高這種不肯為國出糧的行為,而只把憤懣埋在了心里。

  史可法也因此在徐家沒待多久就告辭而去。

  而他一離開,徐本高就哼了一聲,讓人關上了大門,且露出一臉冷笑。

  史可法這里則繼續朝別的江南豪紳求起糧來。

  他現在就像和尚化齋一樣。

  一家一家的化。

  但史可法也沒想到,昔日那些愿意為他在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后而給他送千金姬、送各類價值上萬的名畫金石之物的江南豪紳們,在聽到他是為朝廷要糧時,卻都哭窮。

  雖然他之前為證明自己清廉,都拒絕了。

  但他心里則也因此覺得江南的士大夫是大方的!

  可他沒想到,現實不是這樣的。

  總之。

  史可法現在吃了許多閉門羹。

  而他也第一次開始覺得,原來江南的權貴官紳們,皆并不是他以前想象的那樣,都忠君愛國,都是正派君子。

  而實際上,這些人在遇到需要拿糧助國時,一個個不但哭窮不支持,還高價在市場上購糧,明顯是有意在越是缺糧時越是炒高糧價,而好等著將來大賺一筆。

  史可法的心都快碎了。

  他發現對付士大夫們比對付百姓難多了。

  “部堂,撫寧侯來信說,他問了,南京的勛貴都沒有糧食可出,且還希望部堂能請朝廷給他們補足官俸,說他們現在養活家人也甚難。”

  跟著史可法一起、且協助史可法籌糧的新任應天巡撫衛胤文,這時來到史可法身邊,給史可法說起了南京那邊籌糧的情況。

  砰!

  “他們這是真要本堂做大明第一罪人乎?!”

  史可法一向以謙謙君子要求自己。

  但這次他真的失控了,以至于當場拍了桌子,叱聲說了起來。

  因為史可法真的不想再讓皇帝陛下朱慈烺再對他失望,乃至對他背后的東林黨失望。

  要知道,在朱慈烺還是太子而在南下時,他就因為有威脅太子的嫌疑,讓朱慈烺失望過,乃至后面還出現了東林領袖以及自己好友錢謙益降清的事。

  這都讓他和他背后的東林黨在陛下面前抬不起頭來。

  所以,史可法如今是真不想再因為籌糧這件事而讓朱慈烺失望。

  但史可法是真的沒想到,這籌糧會這么難。

  或許這跟史可法之前的經歷太過順利有關。

  比如他總督漕運時,正遇上農民起義軍南下,而他偏偏他正調兵要阻擊時,南下的農民軍就又離開了,沒再南下,而他則因此撿了個擊退流寇、保住東南半壁的功勞,而因此升任南京兵部尚書。

  總之,史可法之前因為本身是東林黨的關系,隨便袖手空談幾句,就能迅速得到賞識,而獲得升遷機會。

  但現在,當朱慈烺真的讓他用以自己是東林黨核心人物的身份去東林黨掌控的江南地區籌糧后,他才發現做事真的很難。

  簡直難如上青天。

  史可法甚至真的都有了以死自證清白的心思。

  史可法在忠心這塊是毋庸置疑的。

  他是真的敢為大明殉節。

  他現在甚至也覺得為大明殉節,都比現在讓江南士大夫愿意把糧食拿出來容易。

  但史可法一想到朱慈烺說了,他如果不籌到糧就把他的罪列在碑上,然后把碑立在孝陵的話,他就不敢死。

  他怕死了也還是要背個大明第一罪人的罪。

  史可法也就不敢擺爛躺平,只得繼續咬牙,繼續求江南的豪紳們給糧。

  “董祖常,爾當愧為董公(董其昌)之后!”

  “爾董氏一門,世受國恩,竟也推說沒糧,將來大明若因此而亡,你們董氏一門也逃脫了不了干系!”

  而史可法在來到華亭董氏籌糧時,就因為董其昌之子董祖常也推說沒糧,而再次失態,對董祖常大聲批評起來。

  董祖常也只是冷冷一笑,然后冷漠地看著史可法離開了自己這里。

  史可法不由得嗟嘆一聲,任由江南的綿綿細雨打在臉上,然后絕望地繼續往別的官紳走去。

  “部堂!陳氏一族,寧破家為國,也斷不能讓公這樣的君子落得個大明第一罪人之結局!”

  “故陳家愿捐出所有糧食,合計二十萬石!只留一萬余石余糧,以養族人。”

  好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江南官紳倒也不全是無國家而只重私利之輩。

  同以往歷史會有士大夫破家募集鄉勇而救國一樣,江南官紳中,倒也有愿意破家為國者。

  同為華亭豪紳代表的陳子龍,在得知史可法到現在還沒籌到糧,而前方要糧甚急,乃至已經關系社稷存亡后,就對史可法如此說了起來。

  史可法聽后不由得對陳子龍作揖起來。

  因與陳子龍交好而同在陳子龍家的夏允彝也道:“夏氏一族,也愿捐出全部糧食,待晚生回去,清點庫房后,再告訴部堂具體數目。”

  史可法欣慰地點頭,道:“陛下已有諭旨,不必以捐糧的方式助國,朝廷會以發行低息貸糧的方式借糧,你們可與本堂簽訂一份契書,到時候等朝廷有糧,會連本帶利地還給你們。”

  “這如何使得!”

  “國家養士兩百余年,如今正是報國之時,豈能與國家談利,如此我等忠義何在?”

  陳子龍拒絕起來。

  夏允彝也道:“沒錯!君子喻于義,不喻于利,舍家為國,是為盡忠,是為報國,怎能談利。”

  “圣意是,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更多人愿意出糧救國,而不至于使那些想救國而又不愿意折本的豪右不愿意出糧救國,故而才要求盡量以低息貸糧的方式借糧,以利長久。”

  “畢竟將來,戰事不只擊退建奴,還有北伐,需要籌糧的情況還有很多。”

  史可法笑著說道。

  如今在見到陳子龍、夏允彝這些愿意捐糧為國的江南士大夫后,他才總算和顏悅色起來。

  陳子龍和夏允彝聽史可法這么說這才作罷。

  于是,史可法便與陳子龍和夏允彝兩族先后簽了契書。

  接下來,史可法的確往南去找江南的大戶們求糧。

  讓史可法欣慰的是,雖然有不少江南豪紳不愿意出糧助國,但也還是有許多江南士大夫愿意出糧助國的。

  而且,雖然愿意出糧助國的士大夫雖然相對不愿意的要少許多,但勝在愿意出糧的,都是愿意為國不計得失而不惜拿出所有糧食的,所以,他最后倒也湊足了不少糧食。

  等到史可法再收到朱慈烺的急遞,說已準備讓人鑄造他的跪像時,忙道:“立即發急遞奏報陛下,本堂已籌到糧食三百萬石,正安排兵馬運去淮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