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大家請我當皇帝 > 第三百零三章 斷其歸路
  五省總督洪承疇在洛陽城下發起了一波又一波攻城,張順卻見招拆招,只防不攻。

  這倒不是張順懼那洪承疇麾下人馬眾多,反倒是他“復活”以來,“胃口”變大了許多。

  原本僅僅打算擊敗洪承疇的戰略目標,如今已經被他修正為“吃掉”這三萬余精銳秦兵。

  后世偉人有句話說的好,“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前番洛陽城下大戰,義軍雖勝,但由于張順意外陣亡,而沒有進一步擴大戰果,僅僅以傷亡五六千人的代價逃回了大營之中。

  若是但以人數計算,其實官兵實力猶在義軍之上。只是官兵以多打少,以強凌弱,還被義軍打的大敗,士氣大傷,其實發揮不出來原本的優勢罷了。

  于是,張順便動了腦筋,試圖一舉吞并五省總督洪承疇部。

  當張順提出這個打算的時候,不但張慎言、宋獻策和紅娘子大吃一驚,甚至連曹文詔、陳長梃這些義軍將領都極力反對。

  雖然歷史上不乏以少勝多的戰例,但是大多數戰爭還是遵循最基本的規律。

  《孫子兵法》曰: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雖然這其中數值未必特別準確,但是也能夠大致反應一方要想達到自己的軍事目標,大體需要的人數。

  一方具有十倍的人數優勢才能圍殲對方;五倍的人數就可以直接沖上攻打敵人;一倍的人數優勢需要分化瓦解敵人,各個擊破;而雙方人數差不多的時候,尚有一戰之力。

  現在義軍人數勉強也才能夠湊出三萬之數,尚且低于新敗官兵的三萬五千人,若是野戰破敵倒也罷了,豈有以少殲多乎?

  張順連忙將自己的計策合盤托出,這才勉強說服了眾人。

  原來張順的計策倒也簡單,第一步就利用自己“身死”的假消息,麻痹大意洪承疇,吸引其全力攻打洛陽城。

  具體辦法就是找老山長左冷禪的弟子黃德清冒充呂維祺弟子元謀的筆跡,以及讓呂維祺兒子呂兆麟將功贖罪寫信與洪承疇。

  當時洪承疇接到的那些書信,除了他自己派入洛陽城探子的以外,其余兩封正是“元謀的書信”和呂兆麟的書信。

  可惜那洪承疇老奸巨猾,三廂驗證,依舊龜縮營中,亦不肯出。好在終究“闖將”等人攻陷中都鳳陽府的消息傳來,在朝廷的壓力之下,這廝才不得不離開了“溫暖的小窩”,向洛陽城發起了全力進攻。

  說實話,張順原本計算是讓“闖將”、“活曹操”和“八大王”切斷漕運,也不知道為何陰差陽錯之下,卻破了中都鳳陽府。

  好在效果都是一樣,依舊讓朝廷焦頭爛額,也幸好影響到張順的大計。

  當然,五省總督洪承疇也不是傻子,久攻不下自生離去之心。張順便連忙命令曹文詔、曹變蛟叔侄再度書信聯系洪承疇,私下和他討價還價,詐稱準備“打開城門以迎王師”,人洪承疇舉棋不定。

  其實從五省總督洪承疇發兵攻打洛陽城的時候,張順早派遣陳長梃、李牟二人率領兩營六千官兵偷偷向西直撲宜陽縣城。

  宜陽縣城位于洛陽城的洛水上游,有五十余里路程。之前張順奇襲京營的時候,亦曾攻破此城,只是后來為了集中兵力進行防御,隨即又棄守了此地。

  那宜陽縣知縣整日惶恐不安。可是終究他手中無兵無將,又聽聞舜王仁義,不虐不殺,哪里有防守之心?

  故而陳長梃、李牟二人當晚趕到,宜陽縣城威風而降,尚未耽誤義軍在城中吃了頓晚飯。

  義軍在宜陽縣城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只留了十余人看住知縣,其余人馬便在陳長梃、李牟的帶領下向北而去了。

  宜陽縣的地形地貌特征正是“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嶺中為灘,洛河東西全境穿”。

  其縣城以南正是熊耳山系;其北正是秦嶺余脈,南北阻隔,中間由洛河貫穿全境。

  按照道理,從宜陽向北便深入到崇山峻嶺之中,無路相通。幸好,那呂維祺本就是新安呂氏出身,對新安縣地形頗為熟悉,是以知曉宜陽與新安之間,剛好有一條小道相通。

  這呂維祺本就心思偏向于義軍,如今既為了救回兒子呂兆麟性命,又為了張順的許諾,便出了死力,向張順匯報了這條道路。

  張順知曉之后,不由大喜,便派遣陳長梃、李牟二將率領兩營人馬,準備由此北上,切斷那五省總督洪承疇西逃的道路。

  時值新年剛過,天寒地凍,山中樹木盡禿,小雪飛舞,道路難行。陳長梃和李牟便干脆下馬,與士卒一同步行。

  這二人一邊走,還一邊鼓勵士卒道:“我等追隨舜王已久,早已經由‘如同喪家之犬’,掙的田畝、錢糧。如今又許了婆娘,若是再立此大功,成家立業亦不在話下。”

  士卒士氣稍振,及天色已晚,才堪堪翻過了秦嶺余脈,來到了澗河之畔。

  由此西去,不過百余步便是昔日漢函谷關遺址,此地雖無秦函谷關、潼關等地險要,亦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李牟不由諫言道:“此地正合斷了洪承疇的歸路,不如命士卒在此地安營扎寨可好?”

  陳長梃端詳了一會兒,搖了搖頭道:“此處雖好,惜乎舊關已經毀棄。更何況洪承疇既然西來,新安縣城當留有守備。若是回頭官兵戰敗,狗急跳墻之下,前后夾擊,吾恐我等不能支也。”

  “既然如今我等翻山越嶺趕到此處,官兵定然不備。我等何不留守千余人姑且在此地駐守,我自親率五千人馬前去襲城。”

  “若是官兵果然不備,新安城下,一且皆好;若是新安不下,我等亦可退而求次,在此地駐兵防守!”

  李牟聞言不由拊掌稱善,遂自率千余官兵在舊函谷關遺址立營扎寨,而陳長梃便率領麾下士卒趁夜向新安縣城摸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