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都市醫道龍神 > 第205章 今宵別夢寒(謝白銀盟“牧萊克修斯”加更1/29)
  “萬安伯要離開京城了!”

  一條消息悄然傳播,幾乎就在半個時辰里,席卷整個中京城。

  “開什么玩笑?萬安伯怎么會離開中京,他去哪?”

  “不要為了博取關注就胡亂散布這種言論,萬安伯是咱們中京的,哪里也不去!”

  “生是中京城的萬安伯,死是中京城的文人恥。”

  一道道駁斥的言論同時出現,那些人手里握著最新的《大玄民報》,紅著眼眶,聲嘶力竭地和其他人爭辯,似乎只要贏了對方,萬安伯就不會走。

  但是很快,他們發現,只有他們在反駁。

  南苑息突然將手中北風樓股份轉賣,換成了一大筆銀子,聽說是要建一間書屋,將萬安伯所作之書收藏于內,凡是大玄子民,皆可免費借閱。

  說書行會的先生們紛紛給各自的醒早樓遞交了辭呈,桑落說中京已經有足夠多的說書先生了,作為先行者,他們要走了。走遍天下,將萬安伯的書說給天下人聽。

  中京八大書院,沒有朗朗的經典誦讀之音,只有刷刷的落筆聲。所有人都在飛速謄抄著萬安伯的所有文稿。

  玲瓏樓歇業一天,所謂的歇業,并不是關門,而是不再接陪侍的工作,所有人都可以免費進入品茶聽曲。

  只是人們發現,那些花魁唱的,全都是萬安伯所作的此曲。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欄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曲調哀婉,催人心腸。

  ……

  很快,又有新的消息傳了出來。

  “朝會之上,萬安伯動用了竹圣的圣道地之權,選擇了嵐州的東蒼城。”

  “按例,萬安伯將即刻出發,離京北上,前往東蒼城。”

  “陛下已經批準。”

  “聽說陛下下朝后,第一次在后宮發了雷霆之怒!”

  終于,似乎蓋棺定論了。

  涉及到半圣,沒有人敢信口胡言。

  萬安伯,真的要走了。

  ……

  四面八方的人都朝著慶安坊走了過來,每個人手里都大包小包提著東西。

  “北方那么冷,不多穿一點怎么行?”有老婦人手里捧著厚厚的棉襖,“我家那小子跟萬安伯體型差不多,這襖子先給萬安伯。要不是萬安伯的武道,我家小子現在還在做苦力。”

  “這是我娘給我烙的餅,天底下最好吃了,我要給萬安伯。”有小小子懷里裹著熱乎乎的燒餅,生怕涼著烙餅就不好吃了。

  “都讓讓,都讓讓,這是我家青蘿樹結的果子,上次有人出百兩一顆我都沒賣,今天我都帶來了,送給萬安伯路上嘗嘗。”

  “混賬,你怎么還帶刀來?也不看看時候。”突然有人揪住另一人的衣領,發怒道。

  那拿刀的人滿臉委屈:“誤會,誤會。這是我父親給我留下的寶刀。萬安伯去北方,我送他防身用的……”

  看著熙熙攘攘且日漸增多的人群,留守在伯爵府的家仆只能一個個躬身謝禮,告知對方萬安伯已經出城,大家的心意都收到了。

  慶安坊不遠處,一輛馬車停下,政相周左風看著慶安坊外幾乎越來越多的人流,嘆了一口氣:“你我為相數十年,也不知道離任那一日,是否有這小子一半的榮光。”

  坐在政相旁邊的法相淡淡說道:“恩澤萬民,萬民自然敬仰。”

  政相點點頭:“走吧,再晚就要錯過時辰了。”

  政相放下車簾,那馬車朝著城外駛去。

  ……

  “好啦,別哭啦……”

  三溪莊內,陳洛頭疼地看著掛在自己身上的六個小葫蘆娃,摸摸這個腦袋,又掐掐另一個的臉蛋。

  “等爺爺安排好,就接你們過去。你們先去仙葫奶奶那里住一段時間。”

  六個小葫蘆娃抓著陳洛的褲腿不放,抬起頭,六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盯著陳洛,抿著嘴唇,鼻子一抽一抽的。

  紅衣老大帶著哭腔說道:“為什么小七可以和爺爺一起去?”

  其他葫蘆娃娃也紛紛點頭,帶著哭腔奶音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在一旁被云思遙牽著的小七一口咬開一顆果子,一副理所應當的模樣。

  小七:o( ̄▽ ̄)d

  “小七有特殊的作用。爺爺答應你們,一安頓好就派人來接你們好不好?”陳洛頭大如斗,把小葫蘆女娃一個個抱起來都親上一口,這才暫時安撫下來。

  “早知道就先跟你說說葫蘆小金剛的故事了!”陳洛心里吐槽了一句,隨后又望向身后,程蝶飛紅著眼眶看向陳洛。

  陳洛笑了笑:“怎么?也要陳大哥像對她們一樣親一口才行?”

  程蝶飛瞬間臉上飛紅,嘴里嘟囔了一句:“也可以……”

  陳洛伸手拍了拍程蝶飛的俏臉,上前一步,將程蝶飛擁入懷中。

  “文章我會傳給你,中京這邊還要麻煩你了。”

  程蝶飛在陳洛的懷中,感受到陳洛身體的熱量,渾身都火熱起來,點頭道:“陳大哥放心,我會做好的。”

  陳洛拍拍程蝶飛的后背,松開了手。

  看著陳洛朝洛紅奴走去,程蝶飛低頭看了看自己。

  果然,還是有點小啊。

  沒注意程蝶飛的小心思,陳洛有些無奈的望著站在云思遙身邊的洛紅奴,無奈道:“紅奴,你……”

  “奴家已經和云姐姐說好了,是陪她一起去的。”洛紅奴聲音清脆,卻帶著堅定。

  云思遙點頭道:“是啊,師姐也是個女孩子,找個說話的伴不行嗎?”

  “哎,行吧……”陳洛聳聳肩,反正養眼的是自己,還勸啥?

  他又側過身,紀仲和葉大福站在旁邊。

  “公子,我沒事,我可以和你一起走。”拄著拐杖的紀仲一見陳洛看過來,連忙說道。

  “你少來,給我安安心心養傷,等康復了再來找我!”陳洛哼了一聲,看向盧桐,“老盧,給我看住他。要是傷勢沒有痊愈就離京,你給我來信,看我還收不收他。”

  盧桐行了個禮:“伯爺放心,老奴一定看好紀公子!”

  “大哥……”葉大福上前兩步,“我是世子,無故不能離京。不然真想陪你北上。”

  “你是想去看看北方能做什么生意吧?”

  “東蒼城啊!雖然是個廢城,但海路是通的啊,要是能搞定沿海的……其實這些不重要,我就是想陪大哥!”

  陳洛抬手在葉大福的胸口上捶了一拳:“別開玩笑了,什么時候不用守規矩了,來北方看我。或者我去南方看你!”

  葉大福點點頭,抬手順勢摸了摸眼角的濕潤,抱住陳洛:“大哥,注意安全。”

  “后面實在不行就去靖州,那是我的地盤,沒人能欺負你!”

  陳洛心頭一暖:“放心,你要是有問題,給我來信,咱們一起打他。”

  “嗯!”

  陳洛松開葉大福,這是才看著站在院口的報童們,走了過去,摸摸這個的腦袋,薅薅那個的頭發:“我走以后,報紙還會賣。你們都好好聽先生的話,聽盧管家的話,以后長大了,有本事了,我需要你們來幫我,行不行?”

  小報童們一個個眼中閃著激動的光彩,異口同聲道:“行!”

  ……

  漫長的告別終于結束了,已近夕陽,一輛馬車從三溪莊的后門走了出來,上了官道。

  陳洛最后回頭望了一眼遠方那座城市,這是他穿越以來待過的最長的地方,讓他都把這里當做了故鄉。

  在這里,他收獲了名望,收獲了認可,收獲了數不清的情誼。

  當然,也遇到了艱險,也遭遇了危機。

  來時日初升,去時霞滿天。

  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走了。”

  陳洛輕輕一揮馬鞭,牽車的龍駒邁開了馬蹄,朝著北方走去。

  “萬安伯,且慢——”

  一聲高呼,陳洛拉住馬韁,回頭望去。

  云思遙和洛紅奴也從馬車中探出身來。

  只見一道道青光閃爍,數不清的人影突然出現。

  “萬安伯,臨走之際,為何不與老友告別?”這是文昌閣大儒冷寒冰。

  “陳賢弟,東蒼城可會有花樓?屆時老夫一定相陪。”這是青樓大儒柳景莊。

  “陳小友,北方若有美景,請為老夫留一方畫臺!”這是閻圣家主閻天兵。

  “臭小子,走歸走,書不要停啊,我等學子還等著謄抄你的書掙學分呢。”這是書院院首孔天方。

  “萬安伯……”

  “陳洛……”

  “陳小友……”

  一聲聲呼喚,一聲聲囑托,聽著陳洛臉上笑意滿滿,淚水卻還是沒有忍住,順著臉龐流了下來。

  “好了!”一聲巨吼,打斷眾人的送別之聲,發聲之人正是春秋大儒司馬烈。

  陳洛望著這個一直對自己多有提攜的大儒,微微施禮。

  司馬烈哈哈一笑,朗聲道:“少年出游,怎可凄風苦雨、寒鴉枯枝?”

  “陳洛,我春秋堂沒什么贈別物件,就送你八百里春回大地,愿你此行,步步如春!”

  司馬烈話音落下,站在他身后的春秋堂史家儒生渾身興衰氣沖天而起,隨后化作了一股微風,吹向中京城外的漫長古道,微風所過之處,一時間春草發芽,柳樹隨風,萬紫千紅。

  此時,法相拱了拱手,說道:“萬安伯,北道難行,前路不平,本相代偏倚處贈你八百里坦途,愿你此行,步步安穩!”

  話音落下,一道恢弘的浩然正氣從法相身上升騰而起,化作一柄刀光,射向前路,只見那原本坎坷不品的道路,瞬間被削整一新。

  政相周左風也拱了拱手,笑道:“萬安伯,天有晝夜,夜行不暢,本相代正大堂送你八百里光明,愿你此行,步步生輝!”

  周左風渾身一顫,一道正氣光芒浮空而起,照亮了已有些昏暗的前路,光明之下,纖毫畢現。

  看著八百里春回,八百里坦途,八百里光明,陳洛笑了,笑的開心級了。

  這是長輩的祝福,也是長輩的叮囑。

  何德何能啊!

  陳洛看著那烏壓壓的送行人影,恭敬的抱拳。

  “諸位!陳洛,承蒙你們的照顧了!”

  說完,陳洛深深鞠了一躬。

  眾人紛紛躬身回禮,聲震蒼天。

  “送萬安伯北上!”

  陳洛轉過身,跳上了馬車。

  “不再多留片刻?”云思遙問道。

  “走吧,再留就走不了了。”陳洛搖了搖頭。

  吱吱呀呀的馬車重新啟程,在眾人的眼中朝著北方而去。

  就在此時,所有的人,都聽到了一首歌聲從馬車上傳蕩了出來,歌聲輕微,卻仿佛在每一個人的耳邊唱響——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過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